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学有着强有力的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学只是一股文学支流。中西基督教文学在追求审美与宗教的统一、采用"浪子回头"式的写作模式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基督教文学既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又在基督教本色化思潮中的本色化创作及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灵性品格塑造等方面保留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法制文学的提出已经30年,由于定义限制在当代法律的文学表现上,因此就成了法律语境上的法制文学;而同时文学领域又有自己的法制文学。法律和文学两者都是人文学科,有以人为中心等共同处,也有法律对人言行的规制和文学重在人的形象精神塑造上等明显的差异,二者又互为资源等等。法学学科中的法制文学是通过古今中外对法律文学和作为法律的文学以及作为文学的法律与涉及法律的文学等进行研究。法制文学的研究方法是在法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文学的方法对法律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李梦阳等复古派诗人的辨体理论,强调文学本身内在机理的辨析,认为诗有"自则",在合道言志等传统文学观之外,探索一条更接近文学本体的路径。其意义不在于以外在的价值体系给文学定位,也不是以文学表现个人性情来反驳道德和功利对文学的束缚,而是在理学之外,关注文学本身,从而将文学从理学的附庸地位上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刘大白的文学“游览指南”、“诗”的文学和“因袭创造”文学等文学史观,在文学范围的确定、文学欣赏的原则以及文学价值的评判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们目前的文学史理论建设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文学处在文学的边缘地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观念影响了海派文学、解放区文学、京派文学等文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文学潮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出现了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王国维一改中国传统文学观中褒扬诗、词等抒情文学而贬抑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倾向,将叙事文学放在抒情文学之上,这一文学类型观的重要变化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就王国维个人而言,这主要源于在以叔本华为代表的西方晚近文学、美学理论的影响下,其文学认同向西方文学的转移,特别是其文学观和审美观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但由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对于其影响的持续以及个人的性情等因素,王国维对于抒情文学仍然难于忘情,这导致他的文学论述中涉及传统抒情文学时的内在的矛盾。而在后期的戏曲论中,王国维纠正了个人的认识偏颇,强调叙事与抒情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打破了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的二元对立。王国维的这一心路历程具有深刻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以及文学教育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文化语境中观照文学、理解经典文学的作用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文学的人文性等观点,推动了文化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诞生以来,"世界文学"的内涵就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历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从歌德的"文学乌托邦"向比较文学高级阶段的进化过程;从共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构建世界文学体系或世界文学空间等话语体系的动态过程。世界文学不仅将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学经典涵盖、整合在其范围之内,而且根据作品在文学体系中的位置和距离中心的远近,决定其品质与价值。通过"世界文学"概念演变的梳理,可以发现世界文学如何从抽象的文学理念蜕变成诸种话语方式和文学谱系;通过世界文学标准变化的分析,不难发现世界文学如何从欧美"中心区域"的民族文学经典向亚非拉美等"边缘区域"的民族文学经典扩散。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未来的世界文学表现为民族性、地域性和翻译性越来越凸显的文学经典集合。  相似文献   

9.
从题材学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文学中,城市文学无论在数量、质量上都远胜于农村文学。“新都市文学”等旗号、“新生代”等写作群体推进了城市文学的发展。出现城市文学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时代决定题材,农村文化正在被城市文化“同化”,而年轻一代作家的农村生活经验匮乏等。  相似文献   

10.
文学传播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学是研究文学媒介、作家宴集唱和、流派、结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等方面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文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外,文学传播学研究还应积极借鉴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是指权威机构不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所属群体民众的忠诚,其评价结论对所属群体民众不再具有约束力,更无法转化为所属群体的实践行为的状态。这一状态的形成,是由于权威机构失去了合法性,丧失了作为社会群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是由于权威评价活动失控,不再具有合理性;是由于权威机构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机制缺乏自觉,从而使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机制发生作用;是由于社会群体不再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因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危机。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通常被学界称为经典的精神分析学.但是,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并未被他的后继者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弗氏的得意弟子荣格首先提出"集体无意识"向其发难,将无意识研究从单纯的医学实践转向考古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由此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派.继荣格后,社会精神分析学的主将霍妮又对弗氏理论对文化的轻视提出质疑,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女性心理,同时在亲子关系的界定上广泛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社会性解读.19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拉康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构主义,架起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桥梁,在对词语给予特殊重视的同时,通过"镜像阶段"和主体心理三层结构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从哲学的高度构建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使其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樵说班固<汉书>"尽窃(司马)迁书”,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班固"断汉为史”,创造了新的著史格局,对<史记>五体进行了新的调整和改造,使孔子创始、司马迁奠基的中国传统史学最终确立.<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增写了大量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晚明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观念背景下,在小说神道设教崇佛尚道的文学时尚中,<醒世姻缘传>从儒家理性立场出发,用神不尚神,体现出一份坚守传统的执着.<醒世姻缘传>理性而深刻地批判了佛道的世俗功利化,揭穿其神圣外衣下的虚假与丑恶,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伪宗教的精神迷惑作用.<醒世姻缘传>的理性自觉亦导致作者自拆神道之台.这虽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小说的神道设教,却在一种更深的观念层面揭示出儒家理性精神对各类神道的本能排斥,以及文以载道传统时正统文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海德格尔对康德范畴思想的存在论解读做了分析,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思想中的范畴首先必须本质上与客体相关.范畴通过与纯粹直观(时间)相关而与客体相关并因此合法地获得其内容,范畴本质上是受时间的规定.范畴不是来源于知性及其判断形式,范畴作为存在论谓词是起源于想象力.文章最后阐明海德格尔如此解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方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2种相互对立的文化风格共存共融的时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其察事观物的视角以及自我颠覆的叙述模式同时体现了他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霍尔顿这种矛盾而多重的意识状态正是美国50年代初矛盾而多重的社会文化风格的现代隐喻。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不再理的涵义和作用机理需要明确。通过与既判力、重复诉讼的比较可厘清一事不再理的涵义。“规范二分化冶下一事不再理的作用机理是:作为行为规范,其根据当事人、诉的声明及主要争点联动识别“一事冶,使对“一事冶的再诉因取效不能而被驳回;作为评价规范,其基于程序安定的法经济学考量,因势制宜地对“二同冶下不同类型的“一事冶给予反诉、合并、中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吉兆海话源自莆田闽语。600年来,它走过了一条自我封闭、刻意求异的内部发展道路。它受到粤语的强烈冲击,主动吸收大量的壮语成分,将母方言进行改造,自造新音新词,因而包含了极为复杂的四种语音成分,而又一直没有读书音的规范制约。它的奇异和复杂,使得交际功能大为减弱,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是与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紧密相连的.希特勒试图将这届奥运会变成炫示日尔曼种族优秀论的工具,因而竭力排斥犹太人参加;世界各界尤其是体育界为反对纳粹对犹太人的排斥,对柏林奥运会进行了抵制;国际体育界尤其是国际奥委会的压力,使希特勒不得不步步后退,采取措施减缓并暂时停止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犹太人的运动成就给予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谬论以有力的回击.柏林奥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纳粹德国反犹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纳粹德国更加疯狂地推行反犹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加快的个性化和现代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等产业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产业活动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其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愈加激烈。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九力分析模型"对中国食品产业的九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中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实现价值增值,形成中国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