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2.
法治视阈下地方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3.
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是当代公共危机的新型样态,健全横向府际协同法制是今后治理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在治理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着应急理念相对薄弱、应急主体相对分散、应急资源相对碎片等问题。其中,根源在于我国横向府际协同应急法制供给的不充分,并主要表现为府际协同组织机制不健全、府际应急协议效力阻滞、府际资源共享机制不畅以及府际利益补偿机制不成熟等几个方面。基于此,我国必须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实加强府际协同应急的法制供给,在立法中赋予地方政府对跨区域应急事务以协同权力,明晰府际协调机构的运行规则;加强缔约过程中的诚实信用与平等协商建设,赋予府际应急协议以法定约束力;完善府际间应急资源的共享模式,建立跨区域的资源协同配置以及应急信息分享机制;尊重府际援助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职务协助成本机制以及跨区域应急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保障府际应急援助的主动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府际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要求。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接受和参与,政府间的合作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政治文化冲突、政治发展差异和政府功能有别等因素,故而导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府际合作依然存有诸多现实挑战。对此,各国政府应当从合作机制建设、夯实合作效果和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加以协同应对和积极化解,从而推动并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府际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关于物业纠纷案例的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纠纷防范与化解的力量分散,纠纷发生后的解决渠道过于单一。从社会协同的角度看,防范和化解物业管理纠纷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协同治理:政府主动引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中斡旋,物业公司保质服务,业主委员会积极协调,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同时,物业管理的各方参与主体要构建有效的协同治理衔接运作机制,实现各方主体功能的耦合。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区域所在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已成为开展府际合作的主要方式。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提出以来,成渝两地政府合作极具急迫性和必要性。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地方政府合作协议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范性不足、程序不固定、效力规定不明以及行为外溢影响第三人权益等。府际治理理论是推动地方政府合作的理性工具。在府际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合作协议要实现规范化运作,必须解决好协议缔结权的法定性问题,且通过设立中央批准机制、独立管理机构以及第三方参与机制等路径予以推动。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因素叠加作用下,跨界成为公共危机常态,这给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带来挑战,需要对其进行跨界治理,而府际合作已成为跨界危机治理的核心议题。然而,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面临多重掣肘:“经济人”理性诱发的政府本位主义导致府际合作受阻;传统科层制强调的专业化分工导致政府部门间合作困难;行政区行政产生的区域分割导致横向地方政府间合作梗阻;行政性分权引发的中央—地方分权模式导致纵向政府间合作不畅。通过理念、体制、机制、法制等层面的革新,可以构建垂直、水平、部门三重互动的府际合作网络,有效化解当前跨界危机治理中的府际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8.
行政边界区域环境治理面临广泛的不良府际竞争、地方政府缺乏区域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相关利益主体缺位、缺乏区域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等根本性困境。因而,区域环境治理内在地要求实行“协同法治”。区域环境“协同法治”的基本法理包括其核心内涵和基本要素两方面。其核心内涵包括以区域民生为本、区域权力的有序规束以及区域利益的动态均衡三方面;其基本要素包括实质要素和形式要素。实质要素包括:法律至上,法、理、情相得益彰;整体政府和责任政府;公民主体,区域社会共治。形式要素包括:协同性立法;区域内协同执法;权威的区域司法和多元区域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9.
府际关系是各级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地方各级政府间的纵向关系,以及同级地方政府间、没有隶属关系的不同级别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纵向府际关系较多地体现各层级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横向府际关系较多地体现经济利益关系,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横向府际关系表现为竞争、合作和冲突的形式。另外,不论是分析纵向府际关系,还是分析横向府际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基于此,对我国府际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府际事权的划分、府际财权的分配、地方政府间竞争、地方政府间合作五个方面进行。对于问题的分析是从法制的视角进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将从府际关系法制化的角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府际关系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利益性的影响,当前在我国一些政府和部门中出现了碎裂化、分散性和部门利益化等倾向,基于此,从以责任和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整体性治理理念、以整合、协作的运行方式、构建部门一体化服务的网点和建设网络化政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改善府际关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存在非自主性、单一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指出分权不充分和权限模糊化、地方政府利益凸显以及合作制度游离法律之外是阻止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主要原因。认为地方政府间合作应从政府间横向合作为切入点,并从观念更新、法律制度完善和合作组织建构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化建义,进而推动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策冲突的降解之道——建构兼容性政策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由政府和其他公权力机构制定并执行,以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和发展公共事业,特定的政策经过合法程序可转变成法律。缘于环境不和谐、法律体系有冲突、目标不一致、信息难共享、彼此不信任、政策不清理等引发的政策冲突导致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政策目标渐行渐远,甚至阻滞法治环境的进步。兼容性政策网络建构多元参与者的协商对话平台,打破科层制对行政体系和公共政策的束缚,促成单项政策与其他不同层级、不同类别政策的信息共享和信任联动,形成各级政府、社团乃至个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降解政策冲突和整合国家整体力量,实现地方自主治理、各级政府协调一致、服务公共目标、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和完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关系步入网络化时代,斜向府际关系应运而生。斜向府际关系以中央部委及其垂直管理部门、中央直属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间关系为例,分析级别不同的跨部门行政机关之间、不同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斜向府际关系旨在超越层级,营造动态网络交流环境,探析纵横交错、彼此渗透的多元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间关系;促进多元行政主体的良性互动,为多维节点的网络型府际关系探究做铺垫,实现后现代语境的多中心共治。  相似文献   

14.
政府间相互作用实证分析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3年Case、Rosen和Hines的研究开始,经济学家利用博弈理论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政府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的程度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总结出多种实证模式。这些研究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经济学中关于政府竞争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进行有效决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5.
1998年—2005年河南省三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表明,各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是致使改革虎头蛇尾的关键因素;而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强化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形成协调互动的合作型博弈机制,同样是改革善始善终的关键所在。构建乡镇机构改革的合作型博弈机制,要使各级政府间形成上下协调的利益互动机制,使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相互促进,构建不同主体间的利益整合和改革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以及县乡两级政权之间权责划分机制,促进乡镇政权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趋势将愈演愈烈,地方政府竞争带来了不同的竞争效应。文章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反思入手,分析了民族地区政府竞争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提升政府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提升制度竞争力为先,推进市场、产品等要素建设;并对民族地区政府竞争提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尺竞争"理论最初用于规制政府行为的研究领域。随着财政分权的发展,该理论被用来分析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与传统的"用脚投票"理论不同,"标尺竞争"着眼于官员行为而非考虑地方福利。用规制理论分析政府官员与选民的关系,为研究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此外,众多实证研究也以该理论为出发点诠释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及影响。本文从标尺竞争理论的发展及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入手,梳理解释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全球化必然对国际经济法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经济法对经济全球化已作出3方面的回应:国际商法统一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国际商事交往的管理的弱化;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中彼此约束的加深。未来国际经济法的走向将受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的斗争、妥协将决定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商人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将是对未来的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3大主要力量。在国际经济法日益走向体系化、完备化的今天,更需要加强对现实中的而不是理想中的国际经济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