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陂得名及水源变化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我省寿县境内的安丰塘,古时称之芍陂。从目前我们所能掌握到的历史材料来看,它不仅是我省,而且也是全国最早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不论在经济史上,还是在水利工程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据考查,此项以灌溉为主要目的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在周定王(公元前六○六年一五八六年)时由楚国令尹孙叔敖率领当地人民兴建而成的,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2.
李则纲《安徽历史述要》一书中说春秋时期楚之令尹孙叔敖为安徽寿县人。这是误判。《吕氏春秋·异宝》、《荀子·非相》均说孙叔敖“期思之鄙人”。历代史学家对此并无异议,应当是可信的。问题是期思在哪里。西汉初《淮南子·人间训》就有“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的记载。雩娄,汉置县,东晋时废。雩娄在今河南省商城县东北。期思在河南省固始县西北,今属淮滨县辖的期思集,系古蒋国区域。《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有期思县”,颜师古在期思县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楚相孙叔敖的期思陂和芍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安徽早期的水利工程,平常都推称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的期思陂和芍陂。这在地方志和舆地志里,几乎成为定论,①并且也常引为解放后修建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先驱。可是,由于早期历史文献的贫乏和史料解说的歧异以及历代郡县名称和区划的变易,情况相当复杂,有些传说属于以讹传讹,随意臆度。要搞清这些问题,并不简单,而近来考古发掘的成果,尚是起点,没有达到具体明确的结论,还值得探讨商榷的。关于孙叔敖和期思陂的最早文献,公认是在汉刘安《淮南子》的《人间训》里;在先秦典籍中并没有关于期思陂的记载,虽然在《荀子·非相》篇和《吕氏春秋、异宝篇》里,皆有孙叔敖为“期思之鄙人”的传说,而在司马迁《史记》里并没有肯定。在《循吏列传·孙叔敖传》中只说是“楚之处士”。查核《人间训》的原文,仅有“孙叔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屈原爱楚国与“思九州”相一致的大一统思想,对整个华夏共祭之神的描写和其关心同情人民的爱国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叙述,指出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其具体内容是不仅爱乡国兼君国的楚国,而且受传统思想中认为构成华夏神话谱系的大一统的先祖之国,其核心则是由其君国——楚国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相似文献   

5.
谢国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谢人为黄帝十二姓任姓之裔,约在商末周初,已在河南洛水支流的谢水,在今洛阳以西。后因周公经营洛邑成周,把附近一些方国如罗、庸、密、微、谢等国移封于南方,谢国也转封于南阳之北谢水之滨的谢城。周宣王时,封其舅姜姓申伯于谢城,一部分谢人成为申国的臣民,申、谢同姓共祖。另一部分则被东迁于罗山之谢城,春秋时已湮没无闻,大概因楚国势力北伸,并吞了淮水上流诸小国,如江、黄、白、弦、光、蒋、申、期思、复、慎等国,谢国也被楚国所并。其遗民成为楚国之臣民,迁徙全国各地,有的与边疆少数民族融合。谢氏自三国、两晋及南北朝长达五、六百年中,官宦辈出,几乎形成了世袭宗族官僚集团,一直与王氏把持着东晋和南朝的政权,被称为“王谢两家”,旦人才亦随着显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7.
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 ,诸侯渐强 ,周室衰微 ,处在昔兴今衰剧变中的王畿人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 ,《诗经·王风》中的“黍离”之痛 ,正是这一心绪的写照。四百余载后的屈原 ,面对楚国由盛转衰的现实 ,“黍离”之痛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 ,并升华为哀婉绮艳的“离骚”之恨。然而 ,楚文化不仅接受了包括《王风》在内的中原文化的影响 ,而且早在屈骚之前 ,就随着楚国的不断地向北扩张而对中原文化渐次影响渗透。这种影响渗透在《王风》中亦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于战国后半期(公元前340年)的楚国。他的出生之地,过去史学者认为是在今湖北秭归县。这是根据《水经注·江水》引:“袁山松日:‘屈原有贤秭,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楚国历史文化与南方都市》的续篇。初篇(载于本刊1993年第3期)曾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问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如果说,初篇探索的都市地处中国中南和东南,那么,续篇所研讨的都市则位于中国西南了。本文通过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西南都市重庆、贵阳、昆明、桂林之间关系的系统考察,不难获得这样一个信息:尽管这些都市同楚国历史文化的关系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差异,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不仅在其形成、初生时期已深深地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而且在后世中国南方尤其是西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上古文化乃至世界上古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诸侯渐强,周室衰微,处在昔兴今衰剧变中的王畿人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诗经&#183;王风》中的“黍离”之痛,正是这一心绪的写照。四百余载后的屈原,面对楚国由盛转衰的现实,“黍离”之痛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并升华为哀婉绮艳的“离骚”之恨。然而,楚文化不仅接受了包括《王风》在内的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且早在屈骚之前,就随着楚国的不断地向北扩张而对中原文化渐次影响渗透。这种影响渗透在《王风》中亦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彭咸新说     
1 屈原在作品里多次提到彭咸:“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抽思》“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  相似文献   

13.
班固《汉书·地理志》:“(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吕氏春秋·侈乐》:“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今之学人中有几位大约依据上举诸条,再见屈诗中又有那许多神话传说或神鬼之事,便以为楚国  相似文献   

14.
今本《中庸》现存《礼记》之中,但缺乏应有的圆融顺通,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它原由两部分组成。我们认为,今本《中庸》实际应有四个部分。通过与上博竹书《从政》篇的对比,看出朱熹分章的第二章到第九章应为原始本的《中庸》;通过与《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等的比较,看出“子路问强”和“哀公问政”原来分别为一个部分;今本第一章和“博学之”以下是一个部分,可能属于原来《子思子》的佚篇。因为子思与《孔子家语》也有密切关系,今本《中庸》仍然可以视为子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它的产生,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大概要算楚国了.《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述楚武王克权以后,“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县境),使阎敖尹之”.“尹”是楚国治县之官,所以“权”当为楚县.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可见楚国有县应早于公元前690年.其后,楚文王攻灭申、息、邓诸国,又有“实县申、息”之说.  相似文献   

16.
《离骚》是屈原在因谗遭谤,被排挤打击后,眼看楚国前途江河日下、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唱出的悲愤之歌。①自古及今,关于《离骚》题义,很多人作了诠释。司马迁解作“离忧”,班固解作“遭忧”,王逸解作“离别之愁思”,扬雄解作“牢骚”。现在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楚国有一种“劳商”的歌曲,“劳商”与“离骚”声音很相近,大约是同一种曲子的不同名称。《离骚》这个曲名的含义则是牢骚的意思,就是要发泄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②还有人通过对屈原故乡的考释,肯定“骚”就是诗人的故乡“蒲骚”的省称,《离骚》的正确题义是:告别了,蒲骚!③  相似文献   

17.
楚史及楚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评《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冯天瑜张岩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经过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者与历史学者的携手努力,已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近10余年来,有关楚国历史及文化的综合性及专题性论著如雨后春笋,竞相问世,使大致成形于2500年...  相似文献   

18.
《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楚屈完答桓公曰:“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当池。”此方城系指今方城县东北之方城山,非泛指战国时期楚所修的以方城山为中心的长城。  相似文献   

19.
题目25:痛根据韩愈的文意发挥。韩愈《与李翱书》有云:“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痛定:痛苦结束之时;当痛:正在痛苦的时候;自处:对待自己。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巴、濮已有部分徙人今湖南的西北部。巴人与濮的一部分还处于部落时期,过着以渔猎和半耕半牧的生活,分散、落后,楚国扩土至湘北后,他们成为楚国的依附之民。此外,湖南地区还迁入了一些亡国之民。春秋时期,湖南的诸族统称为蛮族。春秋时期,楚向南扩张领土,居于今湖南辰溪的炎帝后裔巫人又迁于今湖南城步县的巫水、巫山一带。楚人、百消、三苗及杨越等族受其影响,都信奉巫教,使楚地巫风十分盛行。何光岳先生的《楚源流史》谈到了这一情况。古老的柏皇氏族,后加入华夏族。柏皇氏的裔族,在西周时封为柏子国(今河南宜阳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