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城建设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目前众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更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总结其特性,分析了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和特点,进而探讨我国大学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以期为大学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合肥经开区大学城的体育场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案例,调查经开区大学城居民健身者、经开区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经开区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等方面,分析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与周边社区可持续的共享机制的构建,促进合肥经开区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合肥经开区大学城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创办面向市场,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大学城新模式,突显大学城在体制与机制上的创新性;善于吸取国外大学城的开放办学思想,突显空间上的开放性;海纳百川,不同国籍的学者、教授,不同流派的思想汇集于大学城,突显办学思想的开放性。善于吸取国外大学城的共享经验,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大学城注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充分展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学城文化特有的辐射力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福州大学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突出大学城整体观,展现大学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营造以独立与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大学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互认是大学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在要求。大学城各高校在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中深入推进学分互认制度,使大学城各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修读其他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讲座、辅修专业、双专业等,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又促进了高校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不仅仅是历史现象 ,更是一个历史生长过程。大学校园的发展 ,已由传统的封闭教育机构 ,成长为多元、开放、网络化、综合发展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人本主义思想为其奠定了基点。时代的发展 ,使大学的核心功能发生转化 ,突出交流共享功能 ,建构网络化交流共享空间成为大学城构建设计的核心。当代大学城更加强调开放性、自然性和人文历史性 ,通过对环境、文脉的尊重和再造 ,让人重新领略其独具的清新与典雅 ,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建设模式为高校资源共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共享既是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大学城自身建设的使命之托.在分析共享可行性及可能遇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统一认识、统一机构,产权明晰--独有与共建相结合以及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共享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能够促进大学城高校实现多赢格局和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应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对大学城图书资源进行了量化分析,对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产生的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通过系统分析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学城图书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手段和运行程序,积极探索组建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共享模式,以期对提高大学城高校图书资源质量、学术服务能力和大学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之基础入题,对广州大学城的"新城"、"庞大"、"共享"特征作了数据和实例分析;解构了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和即将经历的碰撞、认同、形成阶段;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种途径———传承源文化、融合异文化、构建新文化,以期探索一种既张扬个性、又融合发展,既兼顾传统、又尊崇创新的广州大学城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持续的扩招,使高校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已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广州大学城在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方面共享的经验表明,确立教学资源共享指导思想、构建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实施教学资源共享、高水平学术讲座共享、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及共建高水平特色学生社团是大学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