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从事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文化震撼等现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发展文化差异意识;将文化震撼看作是学习、适应过程;从语言交际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近20年二语交际意愿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交际意愿是二语习得领域重要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在过去近20年间,二语交际意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交际意愿的重要性在于直接带来语言交际行为,较高的交际意愿能够激发学习者参与各种语言实践,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学习延伸,从而有助于语言习得。现阶段有必要回顾和梳理二语交际意愿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与方法,反思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这对我国本土的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和外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已得到广泛应用。交际意愿作为学习者个人情感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备受关注。利用交际意愿调查问卷,对交际意愿在网络与非网络教学条件下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交际意愿在网络与非网络教学中不存在显著差别,交际意愿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综合各种情感因素的潜在结构,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愿在二语习得和二语交际领域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我国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愿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着重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愿的研究现状、重要性及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返乡发展意愿并不强烈,即使被城市边缘化,他们大多依旧不愿意返乡。从影响因素来看,男性返乡发展的意愿高于女性;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婚姻家庭、城市生活经历、家乡社会状况、国家扶持力度等都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发展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婚姻家庭、城市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意愿的各个因素及其与英语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对应调整设计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明喻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来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似关系。当下从认知语言学明喻被看作是隐喻的一种。但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明喻有其自身使用动因和语用价值。带喻底的明喻有利于消除语用预设的信息量,让推理趋向于简单化,符合合作原则中的足量准则,从而达致言语交际过程中宏观上的经济性。此两点是明喻出现的动因。其次明喻还是一种有效的顺应对方语境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在语义中必然要表达人际功能.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话者对自己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义务;或在提议中表这个人意愿等.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出发,初步提出语气转喻和情态转喻的概念,并简要论述了转喻在口语语篇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人际功能,以期丰富语篇转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研发活动,驱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需要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共同发力.已有研究从微观的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探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缺乏相应路径的深入研究.为此,文章以2013—2018年沪深A股的国有上市企业为样本,引入中观视角下的政府补助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意愿的作用路径,并讨论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此路径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意愿;政府补助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混合所有制程度可以正向调节社会责任与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文章还得出:政府补助在企业当期社会责任与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更显著,而混合所有制程度对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意愿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国企借助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创新发展和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Web of Science(WoS)和CSSCI数据库中,选取与"在线学习持续意愿"主题相关的文献作为样本,对国内外载文量、研究国家/地区分布、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关键词,从教育环境与学习场景、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剖析国内外研究热点,梳理其演化路径并进行前沿分析.通过共被引分析,从基础理论与模型、研究方法两方面对在线学习持续意愿的研究进行详细解读.研究得出三点启示:注重研究发展的交叉与延续,以灵活开拓的视角设计研究,向基于设计的学习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11.
公式化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成分,目前从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时其研究还较少,尤在国内更少.文章主要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现有的公式化语言相关研究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研究的结果以及其局限,分析现有研究对今后公式化语言在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研究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式化语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成分,目前从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对其研究还较少,尤在国内更少。文章主要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现有的公式化语言相关研究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研究的结果以及其局限,分析现有研究对今后公式化语言在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方面研究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对L2句子加工的研究存在着较大区别。国外偏重于探讨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本身,而国内不仅探讨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本身,而且还注重探讨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所说明的问题,分析L2句子加工是否接近或相似于L1句子加工。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主要流派:模块说、交互说和平行说。多数学者认为L2句子加工是句法和语义加工交织的过程,即多数人接受了交互说。少数学者认为语义加工优先于句法加工。至于平行说,最近L2句子加工研究鲜有成果支持此理论。  相似文献   

14.
二语动机研究在近几十年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近五年来"自我"和"身份"概念的引入使得二语动机研究朝着一个更加动态的视角转变。借鉴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与Ushioda的"情境中的人"的相对观,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Bill的访谈、反思日志以及博客质性数据的搜集分析,探讨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动机自我系统的动态构建,发现其"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及其"学习经验"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并且其动机二语系统有两种独特表现形式,即"努力行为"以及"英语功能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摆脱了单一新闻职业训练的模式,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大众传播学开始进入原有的新闻教育视野,新闻传播教育初具规模,课程标准逐步趋于多样和成熟,一些相关的管理和学术研究团体相继成立,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为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在未来发展中,科技传播学要在总结这些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研究传统,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指导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一个与诸多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课题,也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自我表现的研究,为我们探讨人类的交往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角度。无论是追溯心理学关于自我表现的研究历史,还是探讨自我表现的类型与基本原则,都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了解人类的交往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期文学理论立足于解构主义带来的民主性,继承了结构主义和语义学研究的优秀成果,造就了以多元平等和交流对话为总体特征的、文学的文化研究方法,纯粹的文学研究为广义的文化研究所取代。新历史主义的“结构性语境”观察方式和美国批评学会的文化网络研究堪称典范,对其成果的批判吸收是我们以综合的姿态建设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认知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研究需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包括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考虑学习者的二语语用习得。"Kasper和Rose的这一设想,不仅为二语语用发展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挑战。建立在语用普遍性基础之上的二语语用发展研究,在继承传统语用研究成果的同时,汲取体验认知语用的研究成果,将概念能力发展和隐喻能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向。这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以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发现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对老年人群媒介素养的研究、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等。在媒介素养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社会其它群体媒介素养的研究、强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树立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