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得人心与失人心是当代学校管理生死攸关的问题”。本文运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激励与挫伤”的理念,分析探究当前高校行政管理过程的正负效应现象,提出了高校管理者应深刻领会、切实把握激励与挫伤以及学校管理心理学等管理学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和挖掘广大教职员工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力戒挫伤、减少内耗,增进高教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行政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校要成为有效能的学校,管理者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管理方式。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管理方式的核心应是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笔者认为必须从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开始。什么是校本管理?校本管理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校组织效能与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要求,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必须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在于坚持原则内涵,拓展实践途径,从实践的过程和成效上去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要坚持科学化教育、艺术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内在统一,通过推动学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要求;通过推进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导向要求;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方法应用要求;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组织保证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为斯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了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井从古代人本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论证现代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说...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呼唤审美精神,强调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生存的意义和幸福的快乐,而当前学校教育在功利主义主导下,过多追求智育,而忽略美育,教师学生心理压力大,重建人文教育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以美育人”正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提出“以美育人,集美立校”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整体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日本在教育行政管理领域,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督(视)学制度。战前和战后日本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在这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其督学系统在学校评价上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别:战前,在实行指挥、监督教育行政的背景下,督学系统主要通过调查和认证对学校进行评价;战后,在实行指导、建议教育行政的背景下,督学系统不再直接干预学校的运营,学校评价以“自评”为主。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紧要的任务之一,是造就一支研究开拓型的管理干部队伍,能够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推动一所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这种研究开拓,必须具有法律意识、政策意识、服务意识、指挥意识与奉献意识;要能够处理好高校管理工作中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各种关系,优化职能环境;要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做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是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管理行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南通市二甲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现有教学班47个,在校学生3000多人。学校以“行于天地,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通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重建学校文化,努力改变师生;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行走方式,奉行“以人为本,文化立校,效益优先,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学校的各项管理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即强调“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行政管理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一种崭新的行政价值观在我国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社会,也是努力使人们普遍获得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从习惯于对物的管理转变到对人的管理,政府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和行政价值观,实行人本行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本精神,实行人本行政。  相似文献   

11.
强化学员队管理 ,对于深化高校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改革学员队管理措施 ,增设交互式活动等方法 ,研究学员队管理对培养协作精神的作用。结果表明 :“学生骨干轮任制”、“帮学对子”、“联谊会”、“树立先进典型”等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 ,“树立先进典型”对于提高协作意识 ,改善协作行为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管理职能逐渐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过渡,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如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利益冲突及法理与情理冲突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部分公共部门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主要与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行政体制自身不足、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诱导及监督约束机制的不足等成因相关,要解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难题,需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有效处理伦理制度化和制度伦理化及其相互关系;倡导与践行高薪养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加强公职人员自身伦理信念教育,提出自律要求;建立治理主体多元化参与和程序公开的阳光行政体系,在全方位动态监督与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来规范和激励公共部门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管理和教育管理活动及其概念是相伴而生而发展的。在西方,作为实践领域的教育管理在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而作为研究领域的教育管理也只是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的。作为管理科学领域中所使用的"管理"一词,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如何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而教育管理,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是近两年来中国探索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高校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再定位的过程,高校不再是行政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而是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不正当行为所可能遭受的管控减少。因此,必须在这一改革时期内重建非编制化的高校监管体系,以确保改革的风险可控。应当同时从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健全高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创新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实现"自我监管",另一方面则要从革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角度实现"他人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77年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方面先短暂推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体制,接着进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或“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改革与调整,后推行“以县为主”、“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这些改革特别是1985年到2000年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留下的教训比较深刻。根据其中的经验教训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国未来还需要按照以下思路来进行基础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辩证地认识改革及相关问题;遵循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类改革;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管理环节;适度分权,将该下放的责权下放给相关的管理主体: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全县教育的责和权;给学校较大的管理权力特别是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6.
捷克在"博洛尼亚进程"框架下对高等教育的国家管理机构、高等教育法、投入机制、学制、教学计划、高校的内部管理、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流动、学位和学习时间的认定、保证学生有平等的入学机会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成效。分析研究捷克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行政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诸多关于高校行政权的理论虽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行政权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但都未能揭示高校行政权的实质。高校行政权本质上是大学自治权,其既是一种公共行政权,同时也具有权利的属性。因此,应建立与其性质相适应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政管理原则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则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教育行政管理原则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并提炼出来,又用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原理。本文从教育行政管理的方向性、民主性、动态性、科学性、法制性等五个方面对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有的劳动教养制度,因其立法上的粗疏,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质疑。但如果简单地废除该制度,又会使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出现空档。因此,现应从立法上进行重构,将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于行政处罚;改变现在的适用对象,同时设立“劳役抵债”制度,一并纳入劳动教养;法定审批机构和程序,将劳动教养委员会改良为仲裁委员会模式,比照简易诉讼和仲裁方式进行行政审批;改革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管理,设立脱逃终身追究等防范措施,充分体现劳动教养的行政性,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法治"、"入世"、全球化、统一司法考试、世界经济-法律一体化等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迫使与之极不适应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在论述以上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法学教育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法学教育实行法制化管理;改革法学教育体制,保留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增加且主要采用6年本硕联读制;撤消一切法学成人教育和部门法学学历教育,将法学教育统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将单科政法院校和部门院校统统并入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以保证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