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我国的司法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司法制度吸收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人类共同的法治文明,独具中国特色.司法制度改革是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处理好“三个至上”之间关系、司法独立与监督司法的关系、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大众化的关系,稳步推进新一轮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人民法院推行司法改革的角度看,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司法独立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举措。司法改革涉及三个层面:司法体制、司法行政管理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改革的检验标准应立足于公正与效率。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于释放合议庭的活力,以及构建合议庭独立审判的权责体系:权责内容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框定系统。通过对合议庭重新定位所涉及的合议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合议庭与审判长、庭长、审委会的关系重构,定位人民法院推行司法独立最终落实为合议庭一方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3.
对照WTO中与司法有关的规则 ,我国司法制度在司法独立、法制统一、立法和司法的透明度、司法审查、司法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尚存在明显差距。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司法改革应从保障司法独立 ,加快法律的立、改、废 ,完善公开机制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 ,推进法学教育及法官遴选制度改革等方面逐步、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4.
司法改革首要的价值目标是保障和发展人权,切入点则是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司法独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应该逐步树立以司法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并使之贯穿于法律规则运行和法律制度构建过程的始终。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以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民事司法改革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民事司法改革目标的探究,提出对策性建议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应当符合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改革之路,真正实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为民"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6.
司法独立形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走向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它与法律运行的特点、方式,以及法律规范调节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结果有关。司法独立的实现,需要具备某些前提条件和必要的制度环境。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法治原则,具有某种局限性。司法独立是引导和保障司法公正的途径和手段。实现司法独立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司法改革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特征 ,是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司法独立。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病症 ,其根源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缺乏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如何围绕司法独立 ,推进司法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这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司法法治化 ,而司法法治化的关键在于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尽管在概念上表述各异 ,但作为法律原则却为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立。在我国贯彻司法独立 ,对于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 ,实现司法公正 ,保障公民权利 ,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改革现行司法制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 ,全面推进我国司法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政治选择与实践回应:民国县级行政兼理司法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司法与行政合一,清末民初进行了司法体制改革,以期依照司法独立的西方宪政原理建立起从上至下的新式独立司法机关.但历经多次改革,基层政权建立独立司法机关的政策未能彻底实现,县级行政兼理司法成为民国时期主要的基层司法体制.县级行政兼理司法类似传统中国县衙审判方式,其形成原因固然有经济拮据和人才缺失的解释,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中央与地方司法改革的不同特点,该制度代表的行政司法合一的综合治理式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在民国时期的基层社会尚具备生命力.基层司法制度变革的困境昭示了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司法独立是近代西方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准则。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和不断推进,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司法机关为之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司法独立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入手,对中国司法独立面临的问题,司法独立应该正确选择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保证司法独立的实现,并力求对我国的司法改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玉娇案"再次促使我们思考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理念和原则,司法独立对于防止权力滥用、保障自由和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过程中,媒体对于防止"冲突私域化"的图谋和抵制制度外势力的干预,保障当事人获得中立、公正的审判,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媒体报道也会对司法独立产生诸如"媒体审判"等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媒体审判问题有其特殊性,不宜照搬国外因应媒体审判的对策,而应在改革相关制度、推进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权威的基础上制订相关的具体制度,以实现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包括司法权的独立、法院的独立和法官的独立。其中,法官依法独立审判是核心内容。国外宪法一般直接将司法独立规定为:法官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宪法的规定与国际社会有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后的观念是导致我国司法不能独立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我国要实现司法独立与法治,应首先完善宪法确立与国际社会一致的司法独立观念。  相似文献   

13.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新时期全面法治的价值要求和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听证有助于将司法与人民、法意与民意有机连接起来,从而成为推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渠道。中国司法听证制度总体上处于探索期,为矫正实践中各种误读和滥用现象,有必要在一些共通性、基本性问题上逐步规范化。在群众参与的视角下,中国司法听证制度的规范化需着力解决司法听证官、听证主持人和人民听证员的规范化遴选,确保司法听证官、听证主持人的中立性与独立性,提升人民听证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履职能力;需构建规范化的听证评议运行机制,保障人民听证员有效而深入的听证参与;需逐步确立司法听证报告作为司法机关最终决定依据的实质效力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需要司法独立。实现司法独立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法官独立。为确保法官独立 ,一方面在于加强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取决于法官在其中的作用、法官素质及人格魅力 ,这是司法独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立足于现行宪政体制,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就我国目前而言,司法改革,除了内在体制、理念的变革外,也包括外在形式的各种符号性变化。“法官职业化”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它与司法外部构造上的“非地方化”和内部管理上的“非行政化”一起构成了目前和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程序是司法之特殊所在,故司法程序改革应当是司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司法改革的理想是实现现代司法理念引领下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权的独立,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司法诚信代表着国家司法机关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实践中司法诚信缺失的现象影响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为此必须构建司法诚信的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司法人员诚信宣誓制度、司法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司法信息公开与反馈制度、量刑改革和案例指导制度、司法回访制度、司法不诚信的曝光与制裁制度以及改革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以保障司法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的目的是利用司法权更好地保障权利。权利由制度来保障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保护权利是西方法治的一贯精神。权利保障和司法改革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两项艰巨任务。事实证明,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手段,对权利的保护比历史上其他司法手段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