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国家起源模式的比较研究——国家起源道路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种模式论 :氏族模式论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和酋邦模式论 (群队→部落→酋邦→国家 )。一部分学者认为氏族模式过时了 ,主张用酋邦模式代替氏族模式。但仍有一些学者固守氏族模式论是惟一正确的国家起源模式。其实 ,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国家起源模式 :氏族→部族→分化社会→原始国家。  相似文献   

2.
领土要素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表现为它由氏族社会中区别不同部落的标志成功地转化为国家统治的强大工具。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 (夏商周三代 ) ,运用“领土”这一政治工具对国家进行统治 ,表明领土观念有了质的发展 ,成为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的教育立法,根据其订立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立法和地方教育立法两大层次。其中,在以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国家层次的教育立法占据着明显重要的位置,而在以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地方层次的教育立法又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调整,使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开展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两大层次的教育立法机构不同立法地位形成与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也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一些内在趋势。本次笔谈选取了五个国家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中国、法国、日本作为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分权制国家的代表;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5篇文章有的是从宏观上对立法关系进行概括,还有的是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立法探讨此种关系。当然,从所选择样本的广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来说,本次笔谈还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愿本次笔谈能够为包括中国教育立法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的教育立法,根据其订立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立法和地方教育立法两大层次。其中,在以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国家层次的教育立法占据着明显重要的位置,而在以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地方层次的教育立法又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调整,使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开展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两大层次的教育立法机构不同立法地位形成与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也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一些内在趋势。本次笔谈选取了五个国家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中国、法国、日本作为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分权制国家的代表;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5篇文章有的是从宏观上对立法关系进行概括,还有的是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立法探讨此种关系。当然,从所选择样本的广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来说,本次笔谈还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愿本次笔谈能够为包括中国教育立法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主权观念是中国早期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它的正确认识是探究中国早期国家内在特征的重要前提。主权观念在国家形成之前即已存在,对人口的占有是中国前国家社会及整个早期国家阶段主权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主权观念的不断发展,既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使国家运用经济基础进行人身控制成为可能,同时又引起了与史前传统的碰撞,形成了早期国家特有的共利观念。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教育立法,根据其订立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立法和地方教育立法两大层次。其中,在以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国家层次的教育立法占据着明显重要的位置,而在以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地方层次的教育立法又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调整,使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开展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两大层次的教育立法机构不同立法地位形成与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也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一些内在趋势。本次笔谈选取了五个国家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中国、法国、日本作为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分权制国家的代表;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5篇文章有的是从宏观上对立法关系进行概括,还有的是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立法探讨此种关系。当然,从所选择样本的广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来说,本次笔谈还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愿本次笔谈能够为包括中国教育立法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是预算国家,预算国家必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必须要进行预算管理,而预算管理体制的选择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决定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水平。历史地看,预算管理体制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集权模式主要由单一制国家采用,分权模式主要由联邦制国家采用。然而,单一制国家的集权模式也经历了向分权模式的逐步转变,而联邦制国家的分权模式也逐步向集权的方向改变。演变的结果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在于形式上的集权或分权,而在于要清晰地划分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在事权明晰的基础上再配之相应的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实现权责匹配。也就是说,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权责匹配才是其本质属性。正是基于这一属性,有必要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预算相关主体的事权或者事责,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预算收支权力和责任。 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的教育立法,根据其订立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立法和地方教育立法两大层次。其中,在以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国家层次的教育立法占据着明显重要的位置,而在以分权教育管理体制为主的国家里,地方层次的教育立法又有着明显的优势。二战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调整,使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开展国家与地方教育立法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两大层次的教育立法机构不同立法地位形成与变迁的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也可以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一些内在趋势。本次笔谈选取了五个国家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中国、法国、日本作为集权制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教育分权制国家的代表;同时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问题,5篇文章有的是从宏观上对立法关系进行概括,还有的是从微观层面结合具体立法探讨此种关系。当然,从所选择样本的广度和对问题研究的深度来说,本次笔谈还有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愿本次笔谈能够为包括中国教育立法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作为分权联邦制、分权单一制、集权单一制的典型国家与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着相同的特性 ,即具有历史承继性、载体规范性、内容多样性、发展动态性。中国与上述三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历史承继中有超越 ,内容的兼容性更强 ,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中央权力优先的政治理念 ,实际运作中行政体制和制度外政党体制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制的并立。基于以上前提,作者还论述了导致女真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英国、法国分别作为分权联邦制、分权单一制、集权单一制的典型国家与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有着相同的特性,即具有历史承继性、内容多样性、发展动态性。中国与上述三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承继中有超越,内容的兼容性更强,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中央权力优先的政治理念,实际运作中行政体制和制度外政党体制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中曾根康弘对日本国家建设战略的思考来自于他对日本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与认识。他把日本不能成长为战略型国家的主要原因归为美军占领下所形成的战后政治体制,并把清算这一体制和塑造日本式人工国家设定为未来政治的目标。分析这一有着深远政治影响的战略思想,揭示其内含的矛盾性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基于对战前中央集权式教育行政体制的否定与反思,日本开始探寻契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政策法律的引导下,日本不断推行教育行政改革,围绕"集权—分权、统合—分立"两个轴心,先后形成分权—分立型、集权—分立型、集权—统合型、分权—统合型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教育行政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即夏、商、周奴隶制国家之前,有一个把植根于氏族民众之中的部落管理机关逐渐蜕变为与民族民众相对立的“公共权力”的文明国家形成前夜的早期国家形态的历史阶段:自帝尧登上华夏部落联盟的最高职位以后,部落联盟的管理机构逐步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帝舜即位以后,华夏部落联盟管理机关从适应掠夺性战争的军事民主制朝组织社会生活和调解部落矛盾诸事宜的职能方向转化,并使之逐步具有了早期文明国家的种种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起源是现代政治研究的重要命题,学界的研究分析主要集中于私有制。从经典文献来看,氏族在不同的国家起源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氏族模式中的原始氏族制度是国家形成的基点并构建其传统形态,酋邦模式中氏族作为过渡承接国家同时塑造了国家禀赋。氏族通过私有制这一介质催生出国家胚胎,它既是私有制的载体又是国家胚胎的母体,在国家成长与建构过程中,氏族在区域建构、管理路径、选举模式、跨地交际上发挥出作用。因此,对国家起源的认识可以回归到作为本源的民族中去,面对建构困境尝试从氏族制度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财政体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财政集权与财政分权就是一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划分的重要体现。财政集权与分权各有优缺点,不存在完美无缺的财政分权体制。笔者在对分权与集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7世纪之前日本的社会性质问题历来是史学家争论的问题,此时的日本社会与原始社会解体时的状况基本保持了一致。其突出的表现是经济生活上的部民制、政治上的氏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共同体信仰。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此时的日本——氏族制国家。  相似文献   

18.
“黑暗时代”的雅典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暗时代”的几个世纪中,雅典是贵族政制的国家,其政制是从迈锡尼时代延续下来的。由于雅典国家是从氏族中直接产生出来的国家,因此氏族组织长期存在,氏族与土地关系密切,氏族贵族垄断政治公职。这一时期,难民的流入加速了氏族制的崩溃,公民与氏族的斗争为其后德拉古立法、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个时代既不是氏族刚刚开始瓦解的时期,也不是国家、文明全毁灭之后的黑暗大倒退;它是从氏族直接产生的国家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概念与机理:政体的设计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体是和国家同时产生的一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反映国家的权力结构以及国家组织之间的权限关系。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了国家政体的具体形态。随着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演进,人类社会经历了集权政体向分权政体的转化过程。政体是历史生成和人类理性建构的产物。政体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人类政体设计的基本理念。传统社会的政体设计体现了集权主义和权力本位的精神实质,将权力集中在最高统治者手中以实现专制统治是集权政体的最高设计理念。就现代社会而言,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保障人们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充分普遍的社会福利便成为分权政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国家学位制度的特点是偏于集权而乏于分权,重于管理而轻于学术,多于功利而少于理性,精于权威控制而疏于自由探究,强于"直觉"而弱于"公设"。此种学位制度设计与当今大学组织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与实行了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不相符合。从国家学位走向大学学位或许是大学组织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