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基于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以及通过提低、扩中、控高等过程来实现共同富裕两重挑战,阐释共同富裕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结构转型、人口流动、经济集聚、空间互动、公共服务五大动力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目标—手段”链条,明确共同富裕目标下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战略要点和政策思路,提出新型城镇化需要以市场衔接适应结构转型、以制度改革推动人口流动、以城乡融合推动集聚经济、以城镇协调推动空间互补、以公平共享优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政策是塑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是推动重庆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科学技术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报告》分析框架,选取“十三五”时期重庆、浙江、天津、广东4省市共计170份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开展纵向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重心在要素及主体政策;问题为人才流动管理政策有待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设力度不够,区域创新政策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协同度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存在政策空白,专利促进政策建设不足等。基于以上分析,结合重庆实际,从整体规划与政策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重庆市“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理想社会的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恩格斯把“共同富裕”标刻在思想理论的底层核心,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把“共同富裕”书写在初心使命的旗帜中心,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主题无疑就是“共同富裕”,它具体展现为逻辑自洽的三条主线:人民主体、公平正义、制度构建。人民群众是共同富裕的主体承当,解决了共同富裕价值主体从“现实的人”上升到共同体的“为了谁”、创造主体从无产阶级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由谁推动”、受益主体从全体人民延展到世界人民的“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权利基石,彻底消除贫困,保障个体的生存尊严;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的权利平等;按劳分配所得,确保全体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对超越资本增殖逻辑的制度探索,推动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演进,促进了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变迁,从而建构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形态,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时代具化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作为指导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文本,中央一号文件中沉淀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指向,也是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遵循。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框架,借助 NVivo 12 Plus 质性分析软件对1982-2023年间共25份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政策存在基本政策工具应用全面但结构失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不均、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未来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平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推动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保障作为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建立健全高质量、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取向的最集中表现。与会学者分别从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的意涵评判与支撑体系、筑牢共同富裕底线、共同富裕的历史诠释、深化社保改革与推进共同富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关系等方面围绕“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促进共同富裕就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本轮国企混改推动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在提高国企运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的改制路径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员工权益保护不足、效率与公平关系处理不当、绩效薪酬体系不合理等影响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从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国企债务等方面分析国企混改现存问题对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并从发挥国企产业引领作用、深化国有经济科技创新驱动效应、找准国企职能定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分配体系现代化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国企混改应从模式创新入手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韧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以中长期改善民生为导向,推动中国共同富裕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7.
扶贫移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推动扶贫移民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步小康是移民发展扶持的重要目标。立足江西扶贫移民同步小康实践,基于扶贫移民发展风险与政策扶持分析,明确扶贫移民政策与惠农政策的"纵向衔接缺位,横向协调模糊"衔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扶贫移民政策与财政惠农政策、农村低保制度、新农保-职工养老保险、法治、税收等政策间衔接进行了探讨,以推进扶贫移民同步小康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目标。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试点以来,全国各试点地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践。已有研究或从乡村发展与变迁视角来阐释数字化建设对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或从数字治理视角呈现数字化驱动乡村治理的过程和机制,而较少关注“试点”政策本身,更缺乏政策工具的类型学归纳和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研究对全国72个数字乡村试点县域的一、二手资料进行扎根分析,最终提炼出能力建设型、协同治理型和创新激励型三类政策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实践张力—动力机制—政策工具选择—政策目标实现”分析框架。研究表明,以政府主导为依托的能力建设型工具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叠加协同治理型与创新激励型两类政策工具,共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纵深发展。具体而言,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地区因其自身物质基础较好,偏重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西部及东北地区则更偏好能力建设型工具的运用。然而政策工具的选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境的变化由单一转向动态化与多样化。本研究可为数字乡村试点的深入推进提供工具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扩权强县”为代表的省级以下行政分权改革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改革政策为何最终终止?以“扩权强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县域和工业企业数据研究行政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发现:(1)纵向行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2)行政分权改革促使试点县(市)增加生产性支出、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外资使用、扩大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试点县间的横向竞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3)由于地级市政府存在博弈行为,改革加剧了试点县财权与事权的失衡;非生产领域支出比重减少,存在“重增长、轻民生”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也并未得到优化,以上可能是改革最终停止的原因。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应始终将发挥市场资源基础配置作用作为放权赋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在政策推广时要充分考虑改革试点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运用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正确理解“共同富裕”问题。首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动力,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根本上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调整,关键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在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时要把握“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财政政策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未将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的政府支出分开,结果造成财政政策力度难以衡量;第二,由于政策目标定为经济增长,结果造成政策未能有效地通过经济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总目标的实现;第三,由于政策目标设定不合理,结果造成政策效应持续性差,经济增长对政策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有财政、信贷、产业三大政策性因素.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收支影响基础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它与货币政策存在有较大的同构性;产业政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着重有形的手的作用,它的实施可能会出现对竞争的限制甚至消除的情形;而竞争政策则是以确保无形的手的有效运作为直接目的,维护竞争的自由和公平,确保有效竞争的实现。如何有效地使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是我国目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持续出台政策以支持小微创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018年国务院"双创"升级战略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政策优化路径.文章选取2002至2018年间中央及部委发布的创业政策文本172件,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挖掘,以了解中国创业政策热点议题的演进态势,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思路参考.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借助政策工具分析和政策文本挖掘手段、语义网络分析法,运用Ucinet工具等,深入分析国家政策关注点.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创业政策呈现"倒U"型发布态势,2015年达到高峰后,发文数量有所回落;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政策链逐步形成,围绕每个时期的国家战略以及"根政策",中央和部委之间的政策呼应性较好;政策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协调性趋势,联合发文数量快速递增,形成复杂府际关系;政策工具呈现全面性和非均衡性趋势,"政府采购""对外承包"等拉动需求的政策工具使用率偏低;政策关注点呈现深化性和时代性特点,"产业融合"、创业"服务"、创业"保障"等都成为关注点,但"小微+新技术"组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体现有所不足.本研究自建"中国创业政策文本库",对政策文本进行测量和数据挖掘,并展开阶段性演化分析,分析思路与结论,都体现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科学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概念 ,对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对技术政策研究较多、科学政策研究较少 ,没有形成强大的专业化研究队伍 ,以及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科技政策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策转移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公共政策制定领域的普遍现象。西方政治学界对政策转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政策转移的衡量标准、分析框架等方面英国学者进行了探讨。但总体来看,政策转移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盲点。我国国内对政策转移的研究目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都处于模糊状态,特别是政策转移的基本理论问题亟待探讨,诸如政策转移的内涵与衡量标准,政策转移的发生前提与条件,政策转移的要素、类型与途径,政策转移的性质与特点,政策转移的功能与作用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公共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当前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着诸多困难 ,必须从思想、组织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 ,以此推动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管理与国家信息政策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信息政策问题是近几十年来各国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家信息政策过程与所有政策过程一 样,都以政策需求为起点。中国是否存在国家信息政策需求?本文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运用 三个方面,对中国当前的信息政策需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政策群视域下政策效率的理论诠释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群是国家、政府在一定时期之内实施的内容不同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一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效率是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二者之间有理论上的契合点。政策群的安排有助于降低政策投入成本,防范政策冲突,实现政策耦合,减少失败政策路径依赖带来的连锁效应,提高政策效率。从政策群的角度提高政策效率必须要强化系统政策观,注意政策与制度衔接,保持政策纵向网络顺畅连接,强化政策横向结点的完整。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因果分析与协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并未失效。应针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