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本文从认识论视角探析了二者的关系:从认识过程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充分肯定;从认识要求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逻辑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目的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伦理是鲁迅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首先任务就是要去除奴性,将儿童当“人”看,使其确立起独立的人格,要从多方面来培育人性“致人性于全”,以此来实现培育“新人”的任务;家庭教育的伦理原则就是“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家庭教育方法也要注重伦理性,这就是要反对以打骂的方式来虐杀孩子的天性,提倡尊重孩子天性的游戏。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道在于求知和求善的统一,求知是手段,求善是目的,在此意义上,大学是一个伦理实体。“平民大学”坚持的是平等主义哲学,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大学所具有的伦理特征以外,蕴含着在“资源-权利”层面上的公平公正性;在价值取向上对绝大多数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意识-人格”层面上对平民意识和平民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中人”的平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深刻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王维有其卓绝的歌诗地位。王维诗歌的歌诗化程度高,这也是王维诗歌有别于初盛唐其他诗人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王维不仅仅歌诗创作的起步早,数量多,而且其歌诗艺术的形式全,质量高。王维诗歌“歌诗化”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具有“情绪的大众化”、“题材的民俗化”和“语言的简约化”三个特点。而其“歌诗化”的特殊自觉,则建筑在“特殊的歌诗风气”、“特殊的歌诗效应”、“特殊的歌诗条件”之上。  相似文献   

5.
“在”和“着”演变轨迹大体上是平行的,都经历了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不断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句法位置和语用影响为它们的平行虚化提供了条件,而两者之间出现的差异是“在”和“着”原始意义的制约造成的。“在”和“着”的兴衰更替是语言系统自我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富二代”大学生是社会差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求异思维时期的必然产物。由于儒家思想中“家本位”观点,使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形成了由家族成员治理的模式,“富二代”大学生群体得以形成。“富二代”以其群体个性张扬的“富人”特征而与所谓“穷二代”大学生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白一生中曾有过短暂的侍君生活,在待诏翰林时,他凭着自己那支生花妙笔而深得唐玄宗的恩宠,不仅被允许骑上飞龙厩里的“天马,还得到玄宗所赐的“御衣”,即他自己所说的“千金裘”或者“紫绮裘”,后人所指的“宫锦袍”。“骑马穿裘”便成为李白后半生念念不忘的骄傲;尤其是李白所得到的“御衣”,成为后人歌咏他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如何健康地对待欲望而又不是轻视性地超越欲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放松地对待欲望”包涵着对“自然性”的新的理解,而“离开欲望”则是指“不满足于欲望”的“穿越美学”所致。如此,人才能成为一个现代“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存在论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可谓是老生常谈,但“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生存时频频遭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批判又迫使对“经济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经济人”假设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在当前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文章从“经济人”的存在入手,分析“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性,批判“经济人”的泛化,最后提出“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经历了“政治和政策范畴”到“宪法和法律范畴”的历史转型,应坚持法定主义,防止和祛除“领导人化”、“泛政策化”、“随意化”、“部门化”等弊端。已经“入法”的环境基本国策分别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其中后两者有待整合到前者上来,统称为环境基本国策并加以重新解读。“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化之路已经走向政策终结,应充分发挥其他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规范功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入法”有三大理由和意义,应摒弃传统“方针条款”理论,合理借鉴“制度性保障”和“宪法委托”理论,并将其效力拓展至所有国家公权力,从而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目标条款”,以强化国家环境义务之履行。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末李登辉主政台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行台湾的“本土化”、“台湾化”政策,鼓吹所谓的“台湾意识”和“台湾精神”,标榜“新台湾人主义”,妄图以此在心灵上改造台湾人民,淡化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的认同,由此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谋求台湾的独立地位。无疑,这种“去中国化”的台湾“本土化”行径将严重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性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鲁克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只有在实践中人性得到不断提升和塑造,即“实践人”,并阐述“实践人”存在的三个纬度和几个特性。由于德鲁克的阶级局限性,“实践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德鲁克的 “实践人”为人性研究的当代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在1930年前后创作的一批“浪漫传奇小说”,在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强烈、浪漫地表达了沈从文“理想的人生形式”,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内核。创作这批“浪漫传奇小说”,是沈从文寻找湘西苗族文化“传统”、建设湘苗文化主体性的一种努力。沈从文通过对汉语中心霸权的颠覆和改写,获得了苗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发现”、重塑了湘西苗族的“人性”,以此建立起他的“人性的小庙”,并且,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发展出普遍性,用以对抗汉族和西方的文化普遍主义(现代性),以“人性的小庙”作为边缘文化反抗“现代性”的抵抗性话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应该从“外在的形式标准”、“内在的价值追求”、“应遵守的科学性原理”以及“结构和功能上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四个维度科学界定和建构水污染防治法基本原则所必需遵循的准则。 “生活饮用水优先和重点保护原则”;“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原则”;“权责均衡原则”;“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应该构成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学”成为了中国新保守主义的一种话语资源。一些学者使用“后学”的话语理论,提出“中华性”的建设方案,对新启蒙主义的现代性立场进行解构,以本土文化的重建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后学”的新保守主义文化姿态以及自身存在的悖论,引发了新启蒙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导致了“后学”与新启蒙主义的话语对抗。“后学”与新启蒙主义是新时期知识分子面对现代化、西化与民族化的错综问题,所做出的两种重要的回应姿态。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建立中华的文化形象,有效推进现代化的文化进程,以化解内外的文化、精神困境,是“后学”批评家和新启蒙主义者必须共同谋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生活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为主导的写作动机层次,以“绿化”个性写作动机系统;开展心理问题辅教和培养个性元认知素能,促进个性写作心理自我“绿化”效能;运用“五步推进”教学模式,优化个性写作教学“绿化”进程。以当代大学生为本,以上三者立体地构架了个性写作“绿化”体系:前者是基础和前提,次者是根本和难点,后者则是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六大形成的“第三时期”理论,认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已经到来,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世界性的革命高潮,是实现世界革命的有利时期。在这一理论直接指导和影响下,台共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结果招来日本殖民者疯狂地镇压,酿成了台共覆灭的悲剧,作为“第三时期”理论制定者和指导者的共产国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范式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从“独白”走向“交往”的转换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的理路应当是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教材”走向“文本”、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