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提倡中国孝文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要发挥中国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澄清对传统孝文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对青少年孝德教育,并对中国孝文化内容不断地加以提升和转换。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自古就有"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理念.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孝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与此相适应,在法律制度方面,中华法系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伦理量刑制度.而这一量刑制度的基本精神又是以"孝"道规范为核心而形成、发展和演变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孝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讲孝的国家,两汉以孝治天下,《孝经》是《十三经》之一,孝在古代可以说是儒家治国的一种制度。近代以来,由于救亡图存之需要,孝受到了强烈批判,并逐渐解构,然而新的孝道理念却没有建立起来。在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今天,面对转型时期频发的社会问题,面对家庭道德建设的种种困境,还是要从传统的孝文化中寻求解决之道,实现其在当代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孝。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步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境遇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改善老年人生存境遇的追求,“孝”文化建设就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孝”文化建设乃老龄社会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仍然需要“孝”文化作为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以人为本”的代际和谐也需要“孝”文化的支撑。“孝”文化建设的不要误解或曲解或简单地肯定传统“孝”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理解传统“孝”文化。在和谐文化背景下建设“孝”文化,要以“孝道派”与“孝治派”作为解读传统“孝”文化的一个落脚点.摈弃政治价值的专制和愚孝,抛弃迂腐陈旧的理念和繁文缛节,用西方“博爱”思想启发人们,“孝”文化不仅仅存在家庭伦理文化中,还可延伸至社会公德层面,从而在提倡平等、提倡正义的社会中扩展孝的影响范围,并使其得以可持续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孝文化是支持中国家庭养老的主要价值理念。孝文化自产生后不断调适,经历了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规范的变迁过程,较好地支持家庭养老方式。但当前社会剧烈变迁使孝文化面临挑战,进而使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危机。缓解这种危机,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无疑是必要的,但人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行为均深刻地嵌入其历史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仍有其存在的文化与伦理意义。因此,基于文化调适理论,加强传统孝文化的自觉意识,推进孝文化的再生与创新,为家庭养老提供坚实的文化伦理基础就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和弘扬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不断充实其内容,强化其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基础和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传统孝文化的发展陷入一定的困境。在新的时代,对传统孝观念的扬弃和对世界优秀伦理文明成果的整合,是传统孝文化向现代转换的必然要求。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加强现代孝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振华 《中南论坛》2010,5(1):82-84
现代城市是一种商业社会,摧毁了传统孝文化产生的宗法制社会。农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子女学习父母的经验,其稳定需要孝道维系;现代城市青年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城市稳定依靠现代政治制度。现代城市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孝文化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现代城市中西方文化的平等观念、创新求异的自主意识冲击了传统孝文化。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城市中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它在历史上对农村农民养老保障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设,离不开传统孝文化的弘扬,目前,传统孝文化在农村遇到困境.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资源、德法并举是弘扬现代孝文化,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延续和积淀,良莠杂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孝敬父母,奉养以诚,敬爱他人等合理方面我们要给予肯定,其子辈与父辈地位的不平等、移忠于孝等消极腐朽方面我们要坚决剔除。我们应该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对此,本文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对传统孝道的现代"改铸"等途径构建新型孝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孝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孝文化可以说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伦理信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社会转型期频发的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传统的孝文化有科学的认识,发掘其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古代社会调整代际亲属关系的重要依据,主要经历了萌芽、儒家化、法律化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本土孝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孝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应发掘本土孝文化所具有的当代法理价值并引入立法,以隐形契约关系促使家庭单元稳定,以家庭伦理引导社会伦理发展,以孝文化的弘扬促进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将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相结合,以建构具有本土性文化特征的中国特色老年法体系;同时,完善文化、立法、司法、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树立正确的孝文化理念,实现硬法和软法有机衔接,发挥调解在代际亲属问题处理中的作用,实现个体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型过渡,以应对社会转型中的代际矛盾。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稳定整个封建社会结构的伦理道德支撑,对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文明进步及助推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今时代,孝文化陷入了现实困境,无法适应个性独立的现代工业社会,社会流动、亲子代沟、保障欠缺也给孝道带来挑战,一些人出现了价值迷失。反思孝文化并实现其价值重塑,一要借鉴感恩文化重塑孝道文化;二要加强孝道教育,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三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担任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生德育中合理吸收孝文化十分必要,为此应将孝文化融合到大学生的德育路径中。这一融合要着重做好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熏陶中增强道德教育的内化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个人、家庭、社会、政治都围绕着孝。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与政治氛围中,逐渐理论化?又如何从人性天伦的彰显,逐步演进为具社会及政治意义的慈孝文化?这样的儒家理念必须在不同时代中都发展出适应时代的新意义,才能在漫长历史中不被时代抛弃。反思并提出其现代化意义,便成了时代人们的当务之急。通过厘清中国传统慈孝文化的起源,梳理慈孝文化理论化的历程,澄清在传统中国统治阶级推广下慈孝文化形成的社会功能,反思慈孝文化在历史递嬗下的逐渐僵化,进而提出慈孝文化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一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一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具特色、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别的就是"孝"。中国传统孝文化本身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它对维护古代中国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和社会的普遍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其在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过程中,仍然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孝文化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为维护社会政治安定、社会结构稳定、人民生活和谐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优秀的、积极的成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民族振兴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孝文化的重建已成为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对待和谐观念科学的、理性的态度。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及其行为规范,对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在当今社会,孝道观念淡薄甚至缺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传统孝道基础之上"新孝道"的提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