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8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管理学   2498篇
劳动科学   184篇
民族学   497篇
人才学   636篇
人口学   157篇
丛书文集   6263篇
理论方法论   1131篇
综合类   11300篇
社会学   2300篇
统计学   305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1712篇
  2013年   1432篇
  2012年   1613篇
  2011年   1757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650篇
  2008年   2229篇
  2007年   1473篇
  2006年   1286篇
  2005年   1260篇
  2004年   1329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美德     
科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科学实践的美德态度.如果没有一种态度,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内容、知识、理论及其方法,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可能出现.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不仅在于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把握了对科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能力、实验技能,更在于他们还具备了特定的科学美德.这种美德源于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健康的科学文化.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长期的教育或规训,这种美德才能内化为科学家活动的一种文化习性.  相似文献   
2.
3.
4.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30-234
在当下这个超载的信息化时代,广告存在于我们生存环境的每个角落,它已经具有某种"生物属性",成为我们无法规避的"物种"。由于人性对真、善、美的尊崇,而这种尊崇又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来传达,公益广告正是这种被尊崇理念的最佳传动媒介。因此,公益广告作为宣扬善和真等人类公益理念的具有冲击力的视听形式,它对大众心灵的作用是打动、震颤和"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9.
奥威尔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4部小说,其中《牧师的女儿》长期受到评论界的忽视.在这部小说中,奥威尔面对社会庸俗伪善的现实,准确把握了主人公多萝西的内心挣扎与变异.主人公为逃脱人格逻辑悖论,离开家乡进行身份越界的探索,希望以构建新身份的方式得到身心的解放,但流浪漂泊和从业生涯相继失败,最终在回归后以重拾宗教信仰来拯救自我,而这种拯救又是在不断关爱他人中构建自身,所以多萝西的身份构建永远“在路上”.这种构建身份的新方式也体现在奥威尔后期小说代表作中,成为个人面对极权统治的生存选项之一,因此《牧师的女儿》对我们进行奥威尔小说研究具有特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展,文化融洽、碰撞、相互影响与渗透不可避免。文化研究作为一种高度语境化的研究活动,它要求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政治、民族等语境出发,对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文化现象做出解读。本期刊发的笔谈即是在跨文化视域下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