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63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管理学   2748篇
劳动科学   351篇
民族学   424篇
人才学   1311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7467篇
理论方法论   1513篇
综合类   20886篇
社会学   4128篇
统计学   184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663篇
  2016年   854篇
  2015年   1275篇
  2014年   2453篇
  2013年   2341篇
  2012年   2670篇
  2011年   3231篇
  2010年   2929篇
  2009年   3084篇
  2008年   3240篇
  2007年   2431篇
  2006年   1897篇
  2005年   1895篇
  2004年   1609篇
  2003年   1439篇
  2002年   1311篇
  2001年   1177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传统自然人税源管理制度和国际税收管辖权划分规则因经济数字化冲击暴露出既存缺陷。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和国际合作组织的税制改革措施和提案,我国可尝试建立自然人数字税务账户,完善自然人纳税申报制度,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修缮配套税收征管法律。同时,根据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分别采取短期、远期方案构建数字服务税制,引入数据存在原则作为判别常设机构的新标准,并重新考量利润分配的要素权重,以防止数据价值流失,维护国家税收主权。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对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应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空间差异,可以将当前相互重叠、缺乏体系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四种类型,搭建"1部基础法律+4部类型化条例(或法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并可以通过体系化公法、私法制度工具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最主要的方式是课堂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当今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学习者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间的交际性互动成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自毕业来,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是实用性为主导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读写课程作为英语基础课程,课堂知识量大,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如何能使读写课程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情景教学法自传入中国后,已经被普遍地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英语口语、听力课堂上。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情景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加深对输入语言的理解。本文主要是对情景教学法在独立院校英语读写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陆续发布,我国通用航空的市场已经逐渐明朗.与巨大市场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关于通用航空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要保障通用航空的健康发展,认清我国通用航空现实的法律状况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不断高涨,加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设是必然趋势。具体从教学法四大要素,即教师、教材、教法及学生四方面,探讨了加强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法律理性是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满足机械法学所要求的事实向结果的逻辑转化,在寻求"最优解"上有优势,但在实现法的形式理性问题上面临着立法不周延、法律边缘地带适用标准模糊、人类偏好与价值判断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固有的感知缺陷使得它无法完成社会、历史因素客观化的任务,无法实现法的形式理性。人工智能在立法和司法中皆面临法律方案的选择难题,由于评判标准取决于人类的目的、评判价值的不可量化性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缺陷,人工智能亦难以实现法的实质理性要求。因此,人工智能不能满足法律活动所需的理性,而只能作为人类法律活动的工具,无法超越人类而获得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