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在是指实存的与可能存在的东西,社会实在指人赋予对象某种功能的社会实在部分。社会实在一经形成就具有社会意义并能共享,但社会共享意义存在差异,人们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人们理解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在个人与社会共生过程中形成,社会规范形成后便以整体与结构的形式存在且独立于个体并强加于个体,而个体通过反思可以建构社会实在,并完善社会规范。个人习得社会规范依循强制遵从、自觉遵从和自愿遵从三个阶段,达到习与性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均具有明确的方法论导向,它们对集体行动问题的分析过程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反思理性人假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社会规范分析认为,行动者决策遵循正当性的原则,社会规范具有认知塑造和秩序生成的作用。社会网络分析则认为,行动者嵌入在互动结构的脉络中,社会网络具有信息沟通和资源动员的作用。推进集体行动中层理论的发展,需要综合分析认知、策略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合作行为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19户城镇居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和中共党员身份外,以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社会信任为要素的社会资本,对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居民机会主义和“搭便车”的行为倾向;社会规范能够提高居民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强居民投资环境保护集体行动的信心;社会信任则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自主合作行为。为从源头上化解我国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政府应积极促进居民间的网络互动,完善互惠共享的社会规范,提升居民间的普遍信任,同时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的宣传力度、发挥党员在遵守社会规范中的带头作用,通过社会资本发展促进公众的自主环境保护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的力量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根本态度;二是以"法刑"为核心的消极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的制裁来暂时控制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拥有其合理性。在儒家看来,社会的规范不是来自于近代社会学理论所讲的社会契约,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秩序。因而"三纲五伦"以及"礼乐"、"刑政"等规范都体现着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跟近代的社会学理论相比,儒家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儒家的社会规范不是以平等的个人,而是以有差别的个人为前提;其二,儒家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实现功利性或者效率性,而在于实现道德性;其三,儒家的规范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契约,而是为了实现阴阳五行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5.
社会规范学习中 ,学习者常常会表现出与接受相反的状态 ,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 ,已成了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 ,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 ,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 ,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 ,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 ,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领导者选择何种领导风格和具体做法,受其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影响.中国企业组织的德行领导包含遵守社会规范、正直廉洁、关心下属成长、仁厚诚挚四个因子,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蕴含着德行领导的基础,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得以传承下来.这种社会文化根源也决定了企业组织的领导者同样需要实施德行领导.  相似文献   
8.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来自人民的“常识、常理、常情”,体现人民的意志,任何违反人民意志和“常识、常理、常情”的法律都不是真正的法。任何违反“常识、常理、常情”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法可以保护先进思想,但绝不能用法律来强行推行先进思想。如果用法律来强行推行先进思想的实施,就会违背“常识、常理、常情”,从而就会导致一种违法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已初步形成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没形成稳定世界观,他们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家庭、社会、学校。其中舆论导向,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对社会舆论的大气候我们无法控制,但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对学生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心理上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其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热情,国荣我荣,国辱我辱的优良爱国主义品质。再有,利用目前生产力状况落后,国家不发达的现状来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奉献自己所有的光与热。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整合     
《社会工作》2008,(13):63-63
社会整合是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亦称社会一体化。它是与社会解体、社会解组相对应的社会学范畴。社会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人们共同的利益以及在广义上对人们发挥控制、制约作用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