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4篇
  免费   133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管理学   144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1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57篇
丛书文集   4412篇
理论方法论   1693篇
综合类   29150篇
社会学   1819篇
统计学   100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2036篇
  2013年   2094篇
  2012年   2359篇
  2011年   2769篇
  2010年   2281篇
  2009年   2424篇
  2008年   2481篇
  2007年   2899篇
  2006年   2904篇
  2005年   2703篇
  2004年   2544篇
  2003年   2404篇
  2002年   1854篇
  2001年   1538篇
  2000年   849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oor quality of care may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access and take-up and can become a serious barrier to the univers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This consideration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health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must address a growing public-sector deficit and respond to increasing pressures due to COVID-19 and aging population, among other factors. In line with a rapidly emerging literature, we focus on patient satisfaction as a proxy for quality of health care. Drawing on rich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data for Spain and multilev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ces, policy levers (such as public health spending and the patient-doctor ratio, in particular) exert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a health care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seek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should be cautious when compromising the level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in particular, health personnel, as a response to economic downturns in a sector that traditionally had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in many countries, which have become even more evident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health crisis. Additionall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the private health sector may be indicative of inefficiencies in the public system and/or the existence of features of private insurance which are deemed important by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对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应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空间差异,可以将当前相互重叠、缺乏体系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四种类型,搭建"1部基础法律+4部类型化条例(或法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并可以通过体系化公法、私法制度工具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专车服务市场制度变革过程的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组织场域中的集体行动如何推动制度逻辑演化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制度逻辑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分离、冲突和共存三种状态,不同的制度逻辑的演化是由行动主体能动性策略和资源利用所构建的集体行动模式差异性驱动的。制度变革机会的涌现促使场域中的行动主体采用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模式,促成了新制度逻辑的生成,并导致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分离;在制度变革机会变得模糊的场域中,行动主体非协调的集体行动促使新、旧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在制度变革机会沉没的情境下,行动主体再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最终促成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共存。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复杂制度环境下新兴业态的发展以及传统业态的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固定比例生产技术和多产品随机需求的情形,研究了联产品制造商的两阶段产量和价格联合优化模型。通过反向倒推的优化求解,得到了联产品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及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需求服从均匀分布时,需求波动对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订货成本较低和一种产品的需求波动性较大时,当另外一种产品的波动增大,则该产品的最优订货量增大,同时价格下降。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价格敏感度和产出比例对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一种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时,另外一种的价格敏感度越大,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越低,制造商的订货量就下降。当一种产品的产出比例固定时,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比例上升时,则该产品的价格下降,制造商的订货量下降,总利润上升。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7.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cross-lagged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aging leadership, job resources and employee work engagement. We propose a mediation model and we postulate that engaging leadership can increase perceptions of three specific job resources (i.e. autonomy, support from colleagu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which theoretically correspond to the three facets of engaging leadership (i.e., inspiring, connecting and strengthening,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in keeping with the extant body of Job Demands-Resources (JD-R) research, we link job resources to employee work engagement. Our hypotheses were tested on data collected at two time-points – T1 (N = 759) and T2 (N = 273) –from employees working for a hotel chain in the Netherlands. In line with our expectations, engaging leadership showed a significant cross-lagged relationship with autonomy and support from colleagues, but did not predic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work engagement across time. While we formulated specific hypotheses, we also tested reversed causation relationships. We found no direct effect from engaging leadership on employee work engagement, however, the reversed effect was significant; employee perceptions of engaging leadership were shaped by their own engagement experiences. Importantly, engaged employees at T1 reported more job resources at T2. By providing a cross-lagged examination of our model, we showed that engaging leaders as well as employees’ positive affective state of being engaged, are essential to shaping a resourceful work context. A comprehensive view on the triggers and outcomes of work engagement and engaging leadership is needed, as the traditional unidirectional cause-effect rationale fails to explain how these concepts relate to one another and to employee experiences of job resources.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还是科学行为主义理论,都是把主权国家抽象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这一行为主体有一致的利益,也自然要有一致的对外政策目标和手段。在20世纪,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这一概念抽象是非常准确的。但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概念抽象逐渐与国际关系的现实相违背。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具体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包括超级大国在内,其对外政策的主要阻力可能不是所谓的竞争对手,而是其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导致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假设到概念和推理层面,都已经无法解释和预测今天的世界,而权力小博弈理论可以为认识多元复杂互动博弈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人工智能利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算法等现代化技术,实现辅助诊疗、医学影像、药物发掘、健康诊疗等功能,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具备自主思维和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医生等人工智能将对现有的医疗法律责任制度带来颠覆性影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医疗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独立法律主体地位、传统的医疗过错责任归责能否适用、因果关系如何认定等成为现代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严峻挑战,也成为实践中的必答之问。因此,在借鉴欧美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当前阶段通过修正和完善我国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提出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侵权情形适用差别化归责原则,并尝试建立人工智能强制保险或储备金制度,设置人工智能监管机构及行业标准,以实现既保障患者合法公平权益,又鼓励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