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相比较魏晋,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真意识,众多道教史家将求真视作自己的撰述原则,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史学实践,撰写出不少质量上乘的信史之作。但同时,曲笔记载也成为这一时期道教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面。道教史家或为当权者歌功颂德,或对自身恶行避而不载,又或向佛教进行刻意攻击,以达成"籍为私惠"、"持报己仇"的目的。且由于宗教特性,道教史学的求真意识与曲笔记载表现出了比世俗史学更为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精神的近代哲学走入困境之时,康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一方面,他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根本矛盾;另一方面,以"自由"为其理论之根基,试图找出形而上学发展之路的同时,还开启了伦理学的全新视野。尽管康德的"实践自由"赋予了人类理性独特的尊严,但他的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73.
该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哪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有内在联系,采用《中国版大五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对贵州某高校3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与工科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文科生.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特质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开放性进入回归方程,正向预测创业意向.结论: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4.
实施差异化战略是有效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云阳城市文化背景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放在空间环境中,与周边其他区县进行差异化比较,寻找云阳的城市文化特色。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张飞文化和移民文化是云阳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形式,以此作为其城市文化定位的基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
《水浒全传》的描写对象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的中下层社会地位的人物。小说的视点从早期的《宣和轶事》到《水浒全传》,基本上还是保持同样一个视点,这就是底层文化的叙述角度。底层文化叙述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方式,这种叙述角度带来了小说中重要人物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价值判断上的不一致和反抗行为寻求正统合理性等方面,底层文化叙述都深深的留下自身的痕迹。  相似文献   
76.
“贞观”之期步入中土的唐代景教,由于受制于入传之际的时空环境,受制于儒释道“三位一体”式的异质文化生态语境,为求新声于他邦,不得不效仿佛教“东扇”之初所择用的“格义”宣教范式,对中土文化资源进行广采与博取。然而,为何景教在历经如此这般的“格”致之后,最终落得的竟然是个了无痕迹的不“义”结局?“格义”之法自身有何利弊?景教“格义”的态势到底如何?景教“格义”的得与失究竟何在?诸如此类的论题.正是本文拟将开掘和阐释的论旨。  相似文献   
77.
周代的铜器铭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传世文献《诗经》、《国语》、《左传》、《尚书》等相比较,可以发现,周代铜器铭文与周代传世文献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思想理论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8.
深化国企改革对我省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充分挖掘国企自身的发展潜力,形成冲破国有企业刚性边界的内力,同时应充分利用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形成我省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外部推力。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50年代以来教育新闻宣传思维的反思,提出新世纪西部教育新闻宣传要以党中央的政策为宣传导向,以创新为思维最佳角度,走教育新闻宣传信息增殖途径。  相似文献   
80.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论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于奴隶社会.由于历史阶段不同,各国制度不一样,各国的法律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对此都进行了规范,但其赔偿范围均限于“物质损失”范围.众所周知,某一行为对受害人的损害除了可能造成物质损失外,精神损害也可能发生.因此,笔者就精神损害赔偿的基础、原则、数额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共商良策,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