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772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3449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相似文献   
72.
农户防范返贫:应该更关注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部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多维返贫测算方法识别返贫农户,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农户防范返贫中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防范农户多维返贫的重要因素,但从返贫效应的视角看,人力资本防范返贫的影响更大,是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资本。(2)机制分析中,人力资本能发挥迁移效应,通过劳动力流动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而社会资本能发挥信息获取和抵押品效应,通过创业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3)人力资本降低了农户在收入、医疗、生活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社会资本则降低了收入、医疗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4)两类资本的防范返贫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显著降低东部和西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而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东部和中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3.
立足于西南民族农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从基层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下型塑的生计模式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政策的运作逻辑及困境成因.指出基层政府面临着精准扶贫考核上的短期性要求与产业扶贫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出现了对政策的变通式执行,优先考虑能否达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数据指标,贫困户能否真正脱贫成为次要考量.西南民族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嵌入于当地社会文化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追求的是农业生产能服务于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需求,而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扶贫政策难以与少数民族农户地方性的生计方式相适应,使得产业扶贫政策遭遇到民族农村传统生计模式的排斥.  相似文献   
74.
社群主义的公民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哲学思潮.社群主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思潮,社群主义倡导培养一种追求公共善、道德优先和社群优先的极具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培养这种公民,社群主义认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提倡公共善的优先性;在教育目标方面,培养有美德的积极公民;在教育内容方面,注重社群历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教育途径方面,构建国家、社群、学校与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75.
庄惠之争是研究庄子哲学的关键,从"濠梁之辩"的探讨出发,它集中反映了二人思想的冲突与互认,并进一步确立了这种研究思路的可能与必要.立足于二人的争论重心,从"用大"到"求真"再到人情之辩,惠子的诘问促进了庄子观点的明晰,也展现了庄子思想更为深层的矛盾:自由的悖论和自我的悖论,这不仅是庄子一人的精神困境,也启发着人们的理性反思,因此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7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交软件使用的低龄化,发生在中小学校的网络欺凌现象越来越普遍。澳大利亚政府高度关注该问题,专门成立网络安全专员办公室(OESC),用以支持和推动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措施的实施。具体而言:(1)提供安全的网络使用指导,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网络安全行为习惯;(2)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3)对网络服务供应商设立监管机制,确保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7.
教师教学效能并非纯粹心理学意义上的效能感,而是主体感受与具体情景的交融。对教学效能的价值论审思应超越单一的心理学认知或信念范畴,回归教育学本体的价值诉求,提升教师主体存在的内生动力、学生主体发展的外发动力和"人学"为体的永恒动力,进而通过重构教师自我认知体系、主动建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场域文化体系等价值手段促进其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8.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自提出以后很快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融合教育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在融合主体的接纳态度与行动支持、教师专业能力与合作意识、融合课程与教学、融合资源投入与共享等方面仍然面临困境。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对融合教育困境进行理论反思,提出构建融合共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调整课程与教学、完善资源配置等建议,以期为推进融合教育、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导下,义务教育要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寻求新的治理路径,从多方面促进均衡发展。其中应致力于五个方面:推动义务教育"创新发展",强调驱动力、内涵式、立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注重整体性、互补性、特色化;推动义务教育"绿色发展",重视生态化、可持续性、生命关怀;推动义务教育"开放发展",加强国际化、合作化、包容性;推动义务教育"共享发展",力求公平性、科学性、多元化。  相似文献   
80.
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充,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范畴由最初的以教学为中心发展为科教“双中心”。然而,这种被动式的职责叠加由于缺乏相关学术制度的支撑,并未带来自下而上的学术繁荣,反而加速了教学功能的失落、教师核心作用力的弱化以及共同体精神的弥散。基层教学组织是知识逻辑下的课程载体,也是功能观照下的运行终端,其问题的解决与学术制度的构建必须坚持靶向施策,建立由宏观到微观的运行逻辑,以制度自调、知识导引与科教融合为路径,设定全新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结构与保障制度,以提升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