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52篇
  免费   982篇
  国内免费   231篇
管理学   1870篇
劳动科学   67篇
民族学   1669篇
人才学   708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1384篇
理论方法论   1971篇
综合类   23147篇
社会学   3222篇
统计学   275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661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1429篇
  2014年   2908篇
  2013年   2519篇
  2012年   2924篇
  2011年   3755篇
  2010年   3366篇
  2009年   2923篇
  2008年   3386篇
  2007年   2690篇
  2006年   2282篇
  2005年   2086篇
  2004年   1812篇
  2003年   1657篇
  2002年   1443篇
  2001年   1229篇
  2000年   983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翻译学通过对翻译的性质、过程、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描写 ,提出系统的翻译理论 ,指导翻译实践。西方翻译研究的主要途径有 :1 文艺学途径 ;2 语言学途径 ;3 信息交际学途径 ;4 文化符号学途径。对比中西译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提高译者的理论意识 ,注意译学研究的客观系统性 ,是中国译学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2.
论李觏的诗     
李觏的志节与境况,决定了他的论诗主张,其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交游、时事、咏史、咏物、写景、咏怀。颇受皮日休、韩愈等人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种同与异和宋诗风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4.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95.
“新经济”被称为“信息经济”或者“网络经济”,是因为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掘正在改变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要支撑的“旧”经济的增长模式。网络银行的出现 ,正是积极活跃的“新经济”的产物。银行业步入网络时代 ,网络融入银行业 ,正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 ,也奠定了全球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从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运行对比中 ,我们才能更好地回答如下这一问题 ,网络银行是否最终会取代传统银行 ?  相似文献   
96.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7.
五四运动后的 2 0 -3 0年代 ,为使传统思想现代化和西方思想中国化 ,梁漱溟在推崇宋明理学的同时 ,吸收了许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来完善自己的理论。但就总体而言 ,梁漱溟所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作 ,有很大的局限性 ,与中国的现代化思想相去甚远 ,倒是更多地表现了保守、落后和空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98.
"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任教英美文学课的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马修·格雷斯教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他劈脸就问:“学文学有什么用?”稍等片刻后,他自问自答道:“惟一有用的,是它可以为教文学的提供职业,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教文学!”当然,他语中不乏讥讽,因为来中国教文学,他已多次被问及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是继续教文学。格雷斯教授话语中带着点愤怒,更带着疑惑。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知识并不仅限于“应用”一类,为何非以“用”为判断准则不可?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 ,从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广大背景中 ,剖析了巴金与文化关系中存在的复杂而深刻的矛盾。本文认为 ,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巴金对近现代文化的追求和他对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体认之间的冲突。他试图解决中国现代的文化问题 ,但这一努力又受他自身文化禀承的制约 ,这就使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进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0.
20 0 1年 ,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学者们 ,将视角拓展到学术史、考古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等领域 ,呈现出一种多学科相结合的良好态势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 ,新世纪伊始 ,学者们对未来中国文学研究作了重要讨论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