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92篇
  免费   2427篇
  国内免费   740篇
管理学   8414篇
劳动科学   860篇
民族学   2366篇
人才学   2141篇
人口学   359篇
丛书文集   22692篇
理论方法论   5169篇
综合类   62112篇
社会学   11181篇
统计学   1265篇
  2024年   432篇
  2023年   1773篇
  2022年   1175篇
  2021年   2118篇
  2020年   2586篇
  2019年   2161篇
  2018年   1044篇
  2017年   1790篇
  2016年   2196篇
  2015年   3565篇
  2014年   7983篇
  2013年   6382篇
  2012年   7269篇
  2011年   10169篇
  2010年   10226篇
  2009年   10176篇
  2008年   9661篇
  2007年   6604篇
  2006年   5651篇
  2005年   4380篇
  2004年   4283篇
  2003年   3628篇
  2002年   3095篇
  2001年   2700篇
  2000年   1975篇
  1999年   1012篇
  1998年   644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符号学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划分为语用意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翻译过程中对这三种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选取陆谷孙、黄梅和刘须明三位译者的《飞蛾之死》译本片段,讨论符号学三种意义在实际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03.
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贸易政策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率先开始工业化让英国获得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工业化释放的巨大产能则提高了扩张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促使企业家群体放弃贸易保护主张,支持自由贸易政策,但1815年的《谷物法》人为提高了粮食价格以及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损害了工商界的直接利益,同时也引发欧洲各国的贸易反制。1839年企业家群体主导的"全国反谷物法同盟"成立后,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高效的组织宣传能力和巧妙的行动策略,推动了反谷物法运动的蓬勃兴起并最终取得成功。英国工业的繁荣和企业家群体的兴起推动英国全面转向自由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企业家群体和工业优势的衰退则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自由贸易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制造业企业家群体兴衰则与自由贸易兴衰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4.
刁生虎  王欢 《南都学坛》2022,42(1):46-51
《史记》民族书写体现出司马迁已初步产生了将天下各族视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创设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祖出一脉的民族同源书写、倡导和平处理民族纠纷的民族关系书写等三个方面.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汉大一统格局的完成与巩固、家国一体与和合大同的儒家观念以及著家本人的著史意愿与品格三者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影响深远,促成了古代中国多民族友好大家庭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局面的稳固.  相似文献   
105.
《五百梵志经》最早为道安所记录,并被认为是一部失译经典。后代经录则多将其认为是中国人所撰的伪经。本文根据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本,认为此经是一部翻译经典,其核心思想源自婆罗门教的古奥义书。在东晋时期由于本经中独特的从无生有的思想,它还曾被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竺法深引为经据。此后本经还被改写作为《百喻经》的序分。改造者似乎受到了佛道论争中关于道和自然关系问题的辩论的影响,而对此经作了一些改动,由此显示佛教对道教的优位性。由此大致可推断这一改编过程可能发生在初唐或此后不久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写作自动评分系统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基于反馈理论,以句酷批改网为例,结合所收集学生提交的作文为语料样本,分析探讨在线写作评价系统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反馈的影响,为科学使用批改网和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建议及启示。研究发现,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对词汇、语法等方面帮助较大,但对于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逻辑性以及流畅性等反馈不够,因此应优化完善在线自动评改系统,提升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从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描写萧红儿时跟随祖父学习《千家诗》的视角切入,探索萧红的诗歌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萧红的诗歌创作带入新诗时代语境,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挖掘其诗歌的叠词美、意象美、色彩美、图式美等美学特色。从其诗歌中个人情感的弱势抒写、现实关怀的相对不足、高远境界的升华不足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存在的缺陷,考察其创作由诗歌转向小说、散文的内外之因,以及这一创作转向后她所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全面把握萧红创作的美学特色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