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湘西龙山县苹果村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留下了宝贵的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蓝本,通过再次回访,发现当代土家人的生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迁,当地稀有的土地资源反而出现部分闲置状态.这些变迁既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村民主动选择与适应的结果.农、林、牧兼营,多样化的生计方式适宜土家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生态.  相似文献   
82.
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人地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传斌 《文史哲》2003,6(6):87-91
人地关系的广泛联系特征在回族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现。一般意义上来讲,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形成了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空间,这也是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两个基本空间基于地域性的人地关系变迁,从而最终促成了回族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人口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西北回民起义发生在清代,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绝非偶然。同时,西北回民起义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境评价指数,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数,建成环境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了传统聚落景观对社区建设的启示,评价方法的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84.
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的重大目标,在我国西南地区实现这一目标的严重障碍在于这里的众多地区被学术界定义为脆弱生态区,其中有代表性的脆弱生态区之一就是喀斯特山区,现有的研究者主张将这样的地区封闭起来,拒绝任何形式的利用。通过对贵州麻山、广西都安、以及乌江沿岸石漠化地带的民族调查,发现当地的苗族、布依族、瑶族拥有成套的地方性知识。他们能做到在高效利用脆弱生态系统的同时,避开脆弱环节高效利用与生态维护两全其美,发掘利用这样的地方性知识就可望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社会建构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5.
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禀赋效应前沿理论,归纳和梳理出一般物品交易中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而将其应用于我国农地流转的交易情境下,从人地依赖关系、人地权利关系维度构建一个农地流转中禀赋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分析了禀赋效应影响机制的代际差异,从而从农民与农地之间的行为心理特征角度,丰富和拓展农地流转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为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6.
以大藤峡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明代广西民族矛盾与民族冲突最为激烈之地。该地区紧张的人地关系是造成明代广西民族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87.
进入大学学可是为了获取某一门专业知识,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之后并不等于自动成为知识分子.是否具有独立精神与社会关怀意识.是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重要分野.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更多地学专业知识分子的出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8.
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取向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君 《西藏研究》2008,(3):114-120
文章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三江源以及生态移民研究现状,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的可能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指出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应注重移民地区特定民族的社会历史形态以及人地关系中地方性知识的特殊价值,关注移民社会组织变迁、社群认同以及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打破目前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中重移民轻草场管护的现状.  相似文献   
89.
90.
我国西北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经历了3次较大的波动和若干小波动,先秦时期文化可以分为至少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自然环境及其演变对该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制约和影响,人类开发对脆弱的西北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增加,但并未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