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5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在《盐法策》史料和“交结联宗”史料中,并无关于徽州盐商与盐务官吏勾结以及贿赂等事实依据。王振忠先生是用“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手法,将勾结、贿赂等耸人听闻的炒作言辞加在盐商身上,并又夸大其词,称盐商夹带盐斤是“贪赃枉法”。这些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82.
植物名称及其所对应的原植物,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均大量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极易造成混淆,不可不辨。以"lily"为研究对象,利用http:∥scholar.google.com和http:∥apps.web of knowledge.com文献检索平台,查询国内外使用"lily"作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得到534 000条和11 734条检索信息,然而,以"lilium"为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二级检索时,却只能得到27 000条和6 087条检索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含有"lily"的词或词组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lily"本意为百合属Lilium植物,但是英文名称中含有"lily"的词或词组并非都是百合,其代表的含义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百合科、秋海棠科、石蒜科、天南星科及人工杂交种等多种植物,而且在某些动物名称中也含有"lily"。可见,含有"lily"的英文词或词组所代表的名称和原植物较多,而且十分复杂,在文献检索以及相关研究中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83.
戏仿与仿作是西方文学理论中应用较广的两个概念。尽管同为超文形式与复合文本,但二者在仿文与源文本的关系、文本的语调、文本的修辞效果、仿文所模仿对象的范围以及在文学文类发展进程中的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尽管存在这些区别,但在当代文艺实践中,戏仿与仿作之间并没有绝时清晰明确的界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二者看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84.
在汉代,"小说"这一概念主要表述为"小说家",是刘向等人根据书籍分类的实际状况而选择的类称。"家"并非"九家之术"所指学派概念,而是类属之称;"小"不是对学说价值高下的判定,而是指言论细碎、增饰不实;"说"是一种先秦至汉代所存在的"广说诸事"、寓理于事的著述体式。汉人的"小说家"观念是造成后世"小说"文体边界模糊、蔓延的主要源头,有必要进行专门辨析。  相似文献   
85.
修辞格教学是现代汉语语用部分教学的重点。通过学习修辞格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学会根据不同的语体选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学生在学习辞格中遇到的难点,通过比较相关辞格,探究一套适合辞格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乌托邦"小说以及与其关联极深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小说等,并非不言自明的术语。学界对dystopia、anti-utopia等语的理解、界定各异,而其汉语译名"恶托邦""反乌托邦"等则往往相互混同。细辨之,"恶托邦"对应于dystopia,"反乌托邦"则对应于anti-utopia,"恶托邦"为"反乌托邦"的上级概念。"反乌托邦"小说是以"乌托邦"为潜文本,将对其之"反"作为立足点的一种叙事文学,即"反乌托邦"以"乌托邦"作为其隐而含之的前提,通过推演、戏拟,描绘乌托邦构想进入实践之后可能造就的黑暗世界,并通过对此种世界的渲染,表现了对"乌托邦"的拒绝。  相似文献   
87.
“表现”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是相当古老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系统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既有它的相对稳定性也有它的保守性。而在西方则是一种现代思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前后的产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表现说的发展辙印都十分消晰。中西表现说都主张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强调创造性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观真实,而不是对外部世界进行机械的摹仿和纯客观的复制,从而反映客观真实。但是,中西表现说毕竟分属两个不同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社会历史背景,在诸如情理观、表现风格及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表现说避免了西方表现说的一些缺陷和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88.
典故研究是一个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学术问题。理清典故研究的历史现状 ,弄清典故的由来 ,典故概念的界定 ,典故与成语、掌故间的异同 ,典故词语的构成形式以及典源等诸方面的问题 ,对于将来典故学科的形成建立 ,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9.
哲学基本问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存在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多数学者认为只是在近代哲学中才存在这一基本问题。而作为哲学史开端的古希腊罗马哲学,也一直在思考这一关乎人类自身生存的重要话题,承载着人类对于形而上学的渴望与追求。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辨析古代哲学思想中这一问题的贯穿、人类为什么会有形而上学的追求是文章要讨论的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0.
"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概念,负面新闻表意缺乏明晰性和准确性,易产生歧义,故不具备学术概念应有的品格。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成为特定主体阻遏新闻舆论监督的借口。负面新闻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题材报道、批评性报道、产生负面效果的报道等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新闻学界、业界乃至政界,应慎用负面新闻概念;其相当一部分义项可用负面题材报道概念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