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688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剑性质:它并不单纯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优势,同时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断。儒家必须致力于实现三个突破,才能连接两个长期的阻断——神对人的规范与约束、物对人的独立与价值。由此,儒家及中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失于现代首创的败绩,承诺高位政治规则和认知外部世界,逆袭上位,实现古今转变。  相似文献   
2.
[提要]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以特殊预防、社会控制和修复关系等理念为制度着眼点,蕴含着人文主义的善治观,可有针对性地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并回归社会,可有效控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率与重犯率。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窥见,司法实务中社区矫正存在着矫正主体不明与矫正举措单一,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与矫正组织,以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与配套性机制等问题。针对践行障碍,有必要走社区矫正的善治之路,明确矫正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矫正内容的实质化,建构全面、科学、专业化的矫正项目和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递进式惩罚性措施以及完善基础性设施等,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明代类书编纂高度繁荣,形成庞大的知识和思想文库。从文体学角度看,明编类书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体学史料,更构建了明人心目中的文体谱系,体现了明人对文体范围、分类、序次及各种文体在这一谱系中的价值、地位、特征等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理解,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发展、创新,如辨体意识的增强,文体分类的细密,文体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对戏曲、通俗小说等新生文体的接受、认可等,都体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背景、文学思潮和文体观念。  相似文献   
4.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纪德君 《学术研究》2007,(7):132-136
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主要是通过民间说书等艺术形式扩大其在民间的广泛影响的。民间艺人不仅多以通俗小说作为取材或演说的对象,而且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加工,这才使通俗小说更加通俗易懂,更为民众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6.
科斯的方法特别强调相互性,从而导致我们从总体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关键词,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于策略行为,所以现实中的科斯命题放在法律博弈论框架下会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纳什均衡的自我强制性为法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由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法律实效主义大纲.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现代文艺思潮的盛行,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界限的消失,对麦尔维尔的研究也不再囿于传统的束缚.从麦尔维尔作品中采用的通俗小说手法入手,尤其是对其在具体作品中采用的讽刺冒险、哥特、城市暴露和言情等通俗小说模式逐一论述.麦尔维尔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不只是为了取悦读者,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审美趣味上都发生了变化。“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挑战。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和提高节能工作的效果,从国外经验来看,能源教育是一个现实和有效的途径。本文从能源教育的必要性及国外能源教育的经验入手,提出了中国发展能源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