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48篇
  免费   3904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管理学   232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832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565篇
丛书文集   16584篇
理论方法论   5283篇
综合类   88650篇
社会学   3925篇
统计学   447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845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1488篇
  2016年   1605篇
  2015年   2244篇
  2014年   5485篇
  2013年   6628篇
  2012年   6942篇
  2011年   8347篇
  2010年   6908篇
  2009年   7079篇
  2008年   7456篇
  2007年   9456篇
  2006年   9620篇
  2005年   8954篇
  2004年   8560篇
  2003年   8317篇
  2002年   6742篇
  2001年   5673篇
  2000年   3362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467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re two concept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companies can leverage the knowledge generated externally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joint effect of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a firm's radical innovation. Open innova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strategie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s described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order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firms operating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nal routines and processes for absorbing external knowledge help explain radical innovation as they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Also, there is a moderating effe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on open innovation. Specifically,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and radical innovation.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moderate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complementary natur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pen innovation search strategies on rad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4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对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独立规制,是新型犯罪罪状表述抽象化与罪状解释具体化、信息时代信息价值多元化与危害行为多样化、现代社会犯罪治理精细化与刑法评价精准化的内在要求.为合法经营活动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相关规范要素中的“为合法经营活动”应理解为主观超过要素,“获利五万元”应作严格解释,“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应作广义解释,“其他情节严重”应包括信息数量标准.  相似文献   
44.
清代冕宁县作为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国家治理开始深入基层社会,为了适应当地民族社会管理的特别需要,当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夷兵换班制。“夷兵换班制”是通过招募当地“夷民”到流官衙署中充当“夷兵”,作为地方流官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内部事务的辅助人员,保证国家在处理当地少数民族民政、治安、司法等事务时有熟悉当地“夷俗”的衙吏。由于“夷兵”实行定期轮换,所以称为“夷兵换班制”。“夷兵换班制”的核心是“夷兵”,“夷兵”从职能上看,最初是作为地方治安保安人员,但在现实中往往成为流官和夷民之间在民政、治安、司法事务管理中的中介,具有沟通官方与民间信息、促进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融合与互动、弥补外来官吏地方民族事务管理能力不足等功能。总之,“夷兵换班制”是清代地方流官衙署在西南地区治理时针对特定地区设置的一种变通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的治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46.

Problem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kill and experience of the attendan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utcomes of vaginal breech births, yet practitioner experience levels are minimal within many contemporary maternity care systems.

Background

Due to minimal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resistance, few practitioners offer vaginal breech birth, and many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raining programmes recommend delivery techniques requiring supine maternal position. Fewer practitioners have skills to support physiological breech birth, involving active maternal movement and choice of birthing position, including upright postures such as kneeling, standing, squatting, or on a birth stool. How professionals learn complex skills contrary to those taught in their local practice settings is unclear.

Question

How do professionals develop competence and expertise in physiological breech birth?

Methods

Nine midwives and five obstetricians with experience facilitating upright physiological breech births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Data were analysed iteratively using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methods to develop an empirical theory of physiological breech skill acquisition.

Resul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research, the deliberate acquisition of competence in physiological breech birth included stages of affinity with physiological birth, critical awareness, intention, identity and responsibility. Expert practitioners operating across local and national boundaries guided less experienced practitioners.

Discussion

The results depict a specialist learning model which could be formalised in sympathetic training programmes, and evaluated. It may also be relevant to developing competence in other specialist/expert roles and innovative practices.

Conclusion

Deliberat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may support professionals to acquire elusive breech skills in a sustainable way.  相似文献   
47.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体系以人、社会、自然整体为背景,其核心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其中关于科技提升、市场拓展、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引起世界市场“生态扩张”的思想,对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境况下“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8.
郑立新  罗鹏 《云梦学刊》2020,(1):115-12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因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对乡村振兴关注度和支持度较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但现实中,农民主体作用也受到诸如农业综合效益较低、农民自身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不高、管理机制滞后及基础条件薄弱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需要党委、政府综合施策,采取完善乡村治理、健全政策扶持、建立引导机制、补齐短板缺陷、加强培育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9.
《一个人老了》写于1991年4月,彼时作者的生理年龄与诗中感悟分别处于跨度相距较远的不同生命时段,由此在形成诗歌内在张力的同时,也使阅读必须面对在“四月”与“衰老”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问题由此被提出。对这种反差的成因分析是从文本的抒情节奏、抒情肌理以及价值立场与生命观等方面的异质特征切入,解读其在诗歌渊源上与博尔赫斯、聂鲁达等世界诗人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追溯至作者西川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对阅读经验的习惯性倚重。  相似文献   
50.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