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3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9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01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25篇
理论方法论   247篇
综合类   2360篇
社会学   281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515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继承制度是社会契约即共同体契约在人类家庭中的体现,实际上也是共同体共同共有或其他关系的一种法定解释。宗教团体、少数民族群居部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保户等共同体契约的制度内涵可以覆盖并替代继承。依据《民法总则》第93条之规定,寺庙作为捐助法人,设立理事会等统一的内部机构,形成共同体的内部治理结构,依照法人章程形成对内的行为规范,指导僧众的行为,生活生态呈现一种自成一体的共同体结构,僧侣遗产的处置应当适用共同体中建立的习惯规范,而并不适用继承制度。这并不意味着继承制度与宗教习惯、民族习惯、民间习惯存在冲突矛盾。适用契约路径解释僧侣遗产的处置,可以有效解释一系列继承法进路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该站在"创新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文艺学批评"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文艺学批评"以"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和"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检讨和疏理既有的"文艺学成果",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美其所美,丑其所丑",使目前已经常态化了的"学术霸权""学术表演""学术谋利""学术复制""学术滥造"得以抑制,让"学术创新"之花得以盛开。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6.
儒家中和思想是最高境界的道德标准、超越时空的美学标准,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执两用中,执中致和,由“中”而“和”,由“和”而“生”,涵盖了历时的、线性的“和实生物”与共时的、网状的和谐共生。在万物化育生成、人生事业发展、社会秩序维系、人类未来生存等方面都有着超时空存在的永恒价值,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也给予了很好的回应和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刁生虎  王欢 《南都学坛》2022,42(1):46-51
《史记》民族书写体现出司马迁已初步产生了将天下各族视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创设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祖出一脉的民族同源书写、倡导和平处理民族纠纷的民族关系书写等三个方面.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汉大一统格局的完成与巩固、家国一体与和合大同的儒家观念以及著家本人的著史意愿与品格三者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影响深远,促成了古代中国多民族友好大家庭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局面的稳固.  相似文献   
18.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语境中,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越来越凸显,传播中国梦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重要任务。根据好莱坞剧作家布莱克·施耐德的叙事理论,在中国梦主旋律影片中,中国梦核心精神的叙事优化可以采用两种样式:其一,在关系型故事中加强人物互动及情感交流,并借助"物质化身"和"人物化身"对"精神目标"进行具象而立体、充满情感色彩的表达。其二,在塑造人物时融合其原始目标驱动与崇高目标驱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个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代言人,激发人民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及应对逆全球化与贸易战风险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样本性实验,更是"一国两制"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规划纲要科学合理,细致入微,对大湾区的发展主题、城市分工、制度创新、技术突破及融合发展提出了层次分明、有机协调的规划安排。规划纲要回应和回答了中国如何坚定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及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若干基本问题。大湾区战略全面推进新时代改革的制度探索,其基本目标是将大湾区建构为一个"初级法律共同体",通过法治协调与创新推动湾区内资源与人员的充分自由流动以及不同制度元素的竞争性融合发展。大湾区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有望通过若干年的建设而成为"一带一路"的技术标准与制度合作模式来源地,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区,成为全世界瞩目、向往的创新中心与人文生活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