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向远  亓华 《日本学刊》2005,(5):151-157
在日本右翼文化人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即漫画家小林善纪。小林善纪作为日本新一代右翼文人,在其政论漫画丛书《傲慢主义宣言》、《新傲慢主义宣言》,特别是其中的《战争论》和《台湾论》等书,完全继承了老一代右翼文人的衣钵,而且更激进、更偏执、更狂妄、更“傲慢”。他宣扬的所谓“傲慢主义”、“新傲慢主义”是昔日“大日本”帝国主义的再度膨胀,其实质是歌颂战争、赞美侵略的新时代的军国主义。小林善纪1953年生于日本福冈县。大学时代开始画漫画。1975年以后出版《东大一直线》、《东大快进击》等漫画书,虽自诩“卷起了漫画新风”,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现实、文化上的多种原因,以中国历史为舞台背景、以中国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在当代日本文学中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半个多世纪来先后出现了五代作家,形成了显著的梯队结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在取材上偏重于中国古代史而相对忽略近现代史,总体倾向是褒扬中国历史文化,在审美形态上有尊重历史与疏离历史、求真实与求幻美两种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3.
影响研究就是在“传播研究”所能提供的事实非常有限的条件下 ,提出文学影响的假说 ,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这个问题上 ,笔者不同意韦勒克等人关于影响研究“甚至不可能完整地研究一部艺术品”的看法。认为“影响研究”有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第一 ,提出“影响”的假说 ;第二 ,为论证影响假说而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对主题、题材与情节的分析、对典型人物的解剖 ,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的对比等等 ,从而见出影响是否存在 ,如何存在 ,如何表现 ;第三 ,指出影响接受者如何超越影响 ,即“超影响”的研究 ,亦即研究影响的范围与限度、影响与独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王向远一、初期前往中国战场的特派作家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事变爆发几天后的...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华夏-四夷"的"中国中心"观被印度的"洲"及"四国"世界观所冲击,形成了有别于"四夷"的"外国"视域,并以"志""记"(合称"志记")的撰著形式加以呈现.各时代"外国志记"及外国视域的依托背景各有不同.晋唐时代主要依托佛教,宋元时代主要依托国际贸易,明代(前期)主要依托政治外交.晋唐时代求法僧"志记"所呈现的主要是中亚南亚的"佛国",宋元明时代的"外国志记"所呈现的是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通商各国,都属于"亚洲-东方"世界,而对西方(欧美)世界则记之甚略、知之甚少,因此,上述"外国志记"中呈现的并非完整的世界视域,而只是"亚洲(东方)视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外国志记"与"中国的东方学"联系起来加以关联考察的理由.从中国的东方学史的角度看,这些"外国志记"构成了中国东方学的史前史形态.  相似文献   
16.
17.
欧洲文学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性与相通性的文学区域,古代"二希"文化与文学的对立与互补、冲突与契合,为欧洲文学区域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为推动力的近现代欧洲文学的连锁共振,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文学的区域性。欧洲文学在长期的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一种"y"状的区域性文学构造。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学优越论在我国根深蒂固。在学术研究中表现为以“中国”代“东方”、以“西方”代“世界”的“中西中心主义”;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表现为许多大学不讲东方文学,使“外国文学史”变成“西方文学史”。这些都对我国的学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对年轻一代完整健全的知识结构的养成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国学者的东方文学研究资源丰富,研究水平很高,但只有为数寥寥的精英学者,还不能使一个学科成为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强势学科。现在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培养、如何扩大东方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材和队伍,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教育的手段,使东方文学进一步真正落实到我国的文学教育体制中,使东方文学研究的成果为更多的人所学习、所理解、所关注,从而使我国的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这必将有助于营造真正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日本文坛在翻译和归纳西洋小说时所创立的小说题材分类概念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从题材上对小说进行分类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题材的优先提倡,都受到了日本文学的直接影响;滑稽小说、社会小说、家庭小说、武侠小说等题材类型也和日本小说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两国的相同题材类型的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上又呈现出某些不同特点。由于中日两国近代小说的题材类型的革新和转型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因而也出现了大体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材类型划分的重叠交叉,新的题材类型的小说由严肃的启蒙文学演变为商业性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译学界围绕"创造性叛逆"问题,形成了"忠实派"与"叛逆派"的理论论争。两派论争活跃了译学思想,也出现了一些偏颇与问题。"忠实派"的理论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实践要求,"叛逆"派理论则是对翻译成品即"翻译文学"的描述,但两者却将各自的主张绝对化。特别是"叛逆派",将翻译中的一切"叛逆"视为理所当然并加以肯定,没有看到翻译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叛逆",一种是"创造性叛逆",另一种是"破坏性叛逆"。而只有看到"破坏性叛逆",才能正确认识"创造性叛逆"。纵观中外翻译文学史,翻译中的"叛逆"逐次递减,叛逆中的"破坏性"逐次递减,是人类翻译发展进步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