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43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517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范祖禹的《论语说》既具有宋代理学《论语》学的一般特色,不但重视对《四书》的融贯性解读,而且倡导立诚成圣,着力阐发人性论和“礼”与“理”的关系;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不但注重引史证《论》,而且重视对经世之学的抉发,因此在宋代《论语》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离骚》中的人物性质争议最多的是“女媭”,王逸认为女媭是屈原姊。后世承王说者,往往加以附会以证成其说。一是以文物遗存来附会,以《水经注》及其所引袁崧说为代表;二是从文字音训来附会,以洪兴祖《楚辞补注》为代表。游国恩肯定了张凤翼“妇女之通称”的说法。袁崧《宜都记》所载文物遗存是真实的,其附会女媭庙为屈姊庙,使材料自身存在矛盾,在秭归境内无屈原庙(祠)而有女媭庙,于理难通。女媭庙中“捣衣石犹存”揭示了女媭的身份,秭归之女媭庙、捣衣石的文化遗存,证明其是纪念“媭女”星的,而非屈原姊。媭(婺)女,是二十八宿之一。《离骚》中的“女媭”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女”星宿。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需要藉牟先生之论述和多重的对经典与宋明儒学之诠释,展示牟先生的诠释方式和境界,以建立当代新儒家的生命诠释学。我们有必要以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与内容作为参照,进探与展示牟先生之生命诠释学。牟先生在诠释经典时,首先指出"了解"(这一概念)有感性之了解、知性之了解与理性之了解。感性之了解只是主观的随感式的了解。知性之了解则能对于字词语句都能加以掌握,此可说是对文本的初步了解。理性之了解是对于全篇文本之字词语句之意义,段落章节之论述,都能够会通而为一整体,掌握到文本的系统和理据,这是对文本的通贯的诠释。理性之了解基本上是对经典的客观理解,但还未进到对了解自身的反省或自我之了解。牟先生进一步提出诠释者要进到为其人以处之,诠释者与文本达到境界之融合,牟先生称之为生命之呼应。生命之存在呼应是自家生命真能存在地体证之,体证之即能超出原来文献之语文所限而得其实义,见证圣人之义理,即是对道之诠释。圣人的生命是对道之体悟至极,由解悟而证悟,而澈悟。圣人立教则圣人之言即是证道之言。相应于教之哲学诠释即是通过对教言之诠释,由此开示圣人体道之经验而使人之生命能得与圣人与道黩面相当,得到解悟,进而通过实践以证悟此道,最后得以澈悟而成圣。此时诠释学即是证道之学,亦即是圆教。从牟先生在对于程明道、朱子与陆象山的经典诠释中所展示出的由分解进至非分解的哲学诠释的进路和运用的论述中,以十个观点总结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内容和结构,作为建立中国诠释学的基础和规模。  相似文献   
15.
朱子的《诗经》学诠释思想,体现了宋学以义理解经的特征。朱子以义理诠释《诗经》,强调它的劝惩教人作用,反对无根据的穿凿,对《诗经》作了符合经之本意的道德诠释,认为《诗》的道德教化作用来自于《诗》中所具有的义理。朱子还针对宋代《诗》学同异纷纭、争立门户而造成宋代《诗》学混乱的现象,提出要删除《诗序》,绝"以《序》解《诗》"之弊端,强调"以《诗》说《诗》",以防在解《诗》时籍阐发义理而离开《诗》之本义走的太远。  相似文献   
16.
王学海 《云梦学刊》2015,(1):113-119
精神科学的社会诠释,对应的是发展的社会现象。在经典与网络新文的矛盾与争执中,有着更高更远层次的重新审察与超前诠释。在人类的差异相处中,让生活实践跟上先进思想,以"有趣"之美育力争精神志向的和平转型,让诠释更具新的社会生命的张力。文化情境就是精神绘画的意境,在一个力求使权力高度警觉、人文价值倍加关注、学术立场高度清醒的"三统一"的场域里,历史与当下给出的平台,也更能使人得到应有的理解与旨趣新的所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范仲淹思想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儒学生成这一细节问题,学界相关研究尚处阙如状态。两宋新儒学是基于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得以形成与开展的,因此选择以经典诠释的角度切入该问题的讨论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新儒学初期的生成样态与开展趋向。通过对范仲淹经典诠释的形式、形态及特征的考察与检讨,不仅可以说明与此关联的若干流行见解需要被重新审察,还能够呈现出其经典诠释思想之于两宋新儒学的发生具有一种观念引导、意识转向的风向标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定义是“把一种语文译成另一种语文”,这一定义或许揭示出翻译的一个本质,但只是冰山一角。随着翻译研究不断深入,对于何为翻译的诠释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多维度的发展。本文旨在翻译观视角嬗变的角度再讨论“何为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通过梳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利于指导和解决中国存在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