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宋元善恶报应信仰之发展及其对戏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峰 《船山学刊》2008,(3):150-153
宋元时期,在三教融合并且不断世俗化的背景下,善恶报应信仰成为了时人最为普遍的一种信仰习俗。它的发展和盛行,不仅具有整顿人间伦理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对宋元戏曲产生了深刺的影响。这既与宋元戏曲描摹世态、揄扬善恶的本体特征相关联。也与美善统一的文艺传统相契合。  相似文献   
22.
荣辱标准确定与否的问题是荣辱观建设的首要问题。荣辱是对思想或行为的价值评判与情感体验,价值评判的根据在于善恶。黑格尔指出,善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确定的与客观的。善的具体展开即为义务,义务具体表现为弃恶从善的义务,以及善与善冲突时加以抉择的义务。义务履行恰当与否的标准是确定的。善与义务的主观性环节即为良心。形式的良心是主观任意的,真实的良心是有其客观效准性的。  相似文献   
23.
死亡叙述,是<金瓶梅>与<红楼梦>文本叙述中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两部作品在死亡场景描写、死亡意象设置,以及死亡的叙述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死亡的叙述中,<金瓶梅>传达出的是"善恶有报"的道德劝戒,而<红楼梦>在体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倾向的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对生存的悲剧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24.
价值的基础是凝结在事物之中的自然力。价值是一物以其功用影响他物的关系范畴。价值范畴是联系范畴的子范畴。善恶是价值主体对其受价值客体的影响而做出的评价反映。经过选择形成的价值目的即具有权力。权力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趋向一定目标的并克服可能的阻碍的能力。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价值实体之间的妥协是道德的根源。道德是用以协调相互矛盾的权力的平衡器。  相似文献   
25.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纪昀和康德 ,各自给出了善恶的判定标准 ,一个可称之为“问心无愧”原则 ,一个可称之为“由己及人”原则 ,两人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文试图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实践理性批判》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探寻他们的伦理思想 ,以求真知  相似文献   
26.
道德赏罚就是缘于主体行为或品质善恶的奖赏与惩罚。善恶与赏罚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加以阐释。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利益关系方面,它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二、在道德的社会表现形式方面,它是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的必要保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是建立在一足的、作为一种行为动力的情感反应基础之上的:首先,社会性的情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社会赏罚;其次,主体针对自己的“自我情感”有时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自我赏罚”;最后,个体的某种情感体验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赏或罚。  相似文献   
27.
嵇康一反传统理论,提出“声无哀乐”,认为“治世之音”、“亡国之音”之说是滥于名实的久滞之义。嵇康理论宗本于老庄之学,其意旨在“越名教而任自然”。  相似文献   
28.
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存在主义作为一门哲学从感性经验出发 ,把思辩性的理论思考和美学上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付诸于对人的本质的研究。而且存在主义者们直接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文学作品的创作 ,在产生伟大的哲学理论的同时又促成了一大批伟大的文学作品的问世。  相似文献   
30.
德福一致是中国人的伦理信仰,它的作用机制是善恶因果律,当前道德建设需要对德福一致这一命题及其作用的机制善恶因果律重新认识和定位,其中最关键的是使带有宗教色彩的善恶因果律通过合理的思维转换获得现实合理性,一是对神秘力量的理解,超人的神秘力量实际上就是主宰宇宙自然的大规律,宗教只不过是把这种神秘的力量或者说法则转换成具有人的品格的神,只不过是让人能够更容易“通感”神或法则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宗教的最高智慧所在;二是对灵魂不朽的理解,以往的灵魂不朽的设定是以个体为基点,所以这一转换应将视野扩大到全球整个人类,如果站在这一高点,则“普适伦理”等也能获得一些合理的解释。通过恰当的思维转换,再次建立起人们德福一致的伦理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