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任务型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同常规组织相比有着根本性不同。常规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是以职位为中心的,而任务型组织则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有着不同于常规组织的标准。任务型组织在人力资源获取中,需要在合作与信任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常规组织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通过合作和信任来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从社会中获取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2.
政治文化研究和新公共行政运动同时出现于 20世纪中后期, 与时代主题达成了默契,在文化和伦理视角中对政治体制、公共行政重新加以审视, 提出了民主、服务、社会公平等价值理念, 并要求通过培育政治人、行政人, 通过唤醒人的道德的一面来改善公共服务。20世纪这两场学术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共同主题就是人本的和服务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3.
探讨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制度是官吏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官吏制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其代表性不断扩展的历史。西方国家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是基于公务员的"政治中立"原则之上的,虽然在谋求公务员制度的代表性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它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代表性。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所要实现的是实质性的代表性,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公共利益取向,注重提高公务员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以保证最大可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4.
在公共行政的演进中看行政伦理研究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伦理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是一项适应公共行政的发展需要和体现了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研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建构工作。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来看,特别是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行政伦理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公共行政的实践向行政伦理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通过行政伦理研究来解决那些在“政治路径”、“科学路径”和“市场路径”中都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就社会治理模式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变迁的历史趋势来看,行政伦理研究又具有过渡的性质,它的学科建构目标应当指向公共管理伦理学,而它的实践目标应当是对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25.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兼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康之 《文史哲》2006,3(5):153-159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化的过程,特别是领域的分化,把道德主要限制在日常生活领域之中。私人领域也要求道德的支持,但是,自利的追求往往把道德置于客观结果的位置上。至于公共领域,则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领域的融合,从而为普适性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也为在道德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制度和德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6.
全球化中的合作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而加以拓展的课题。在思考全球化问题时,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的背景之中,需要看到全球化是一个全球走向多元化、多样性和差异共存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世界统一化、同质化的进程。全球化是对工业社会中心—边缘结构的国际秩序体系的解构,是在民族国家自主性的基础上构建合作及和谐国际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7.
哲学本体论是整个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础,一种新的哲学学说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对本体论问题的新的回答。现代西方有些哲学家试图把本体论问题“悬置”起来,但实际上在他们的哲学学说中都或明或暗地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任何一种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观点,都将有一个立论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这个基础或出发点就是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了以往哲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辩证的物质本体论,从而结束了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争论。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过程中企图在本体论这一重大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修改,用所谓实践本体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的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28.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早在马克思恩格斯还在世的时候,就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常常遭到歪曲。在第二国际后期,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进入20世纪,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脱离现实的“教科书”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在西方则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近年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重大挫折,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这些问题都超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的视野,并反射到理论上去,向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9.
“匮乏”概念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出发点。萨特运用这一概念来把握人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历史的发展,认为物质资料的匿乏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状态,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总体化是一个永无终结的克服匮乏的努力。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匾乏并不是普遍的人的存在型式,在私有制度下,匿乏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匮乏;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不是源于匠乏,而是由劳动和实践推动着的。因此,萨特以匮乏概念为出发点去重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失败的尝试,他从匮乏概念中引发出的关于人和历史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0.
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 ,如何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中 ,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 ,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冲突诱因 ,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但是 ,在现实中 ,腐败问题尤其是政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腐败问题成了当前一切社会冲突的诱因。所以 ,应当从反腐败着手 ,在实现政府道德化的过程中 ,实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现社会秩序的道德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