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1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管理学   122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68篇
丛书文集   511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2385篇
社会学   427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及语言特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是较难的。诗歌是否可译,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有什么关系,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哪种好,都有什么优缺点等,本文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
3.
文章回顾了近代时期医学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近代知识分子产生对中医社会性偏见的原因是西医的科学知识被社会所需要,由此分化出对两种医学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以梁启超疾病史及其在公共领域发表的社论与私人家书做对比,具体说明了对中医的偏见在社会中的显象与运作。  相似文献   
4.
北伐前后,在国民革命的氛围中,中国医界开始倡导“革命”,中医界有“中医革命团”,西医方面也有“医学革命”之倡。然虽同为“革命”,其具体内涵及意旨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中医革命不过是延续清季开始的改良之路,欲借激烈的革命意气“重生”;西医却是要革中医的“命”,在他们看来,立于西方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才是可以生存的适者。这样歧异乃至对立的“革命”观其实并不矛盾,医者的不同认知与倡导,正反映着传统的转化以及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5.
回顾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研究者从西方本位视角出发,将中医作为处于异质文化的他者,综合运用以历史学和人类学方法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产出了区别于原生态中医的认知结论。其视角有助于在全球文化格局下审视中医,其方法为使用国际通用规则传播中医提供了思路,其结论可视作中医在全球视野下的新形态,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中西方医学交流的事实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7.
秋去冬来,又到了萝卜集中上市的季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和民间就有“萝卜治百病”之说,萝卜可以称得上是冬季养生的首选食材。过去在我们老家,萝卜不仅是过冬的当家菜之一,更被人们看成守护身体健康的“平安菜”。  相似文献   
8.
中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张名片。而《伤寒论》作为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影响力巨大。目前《伤寒论》有7个版本的译作,有中国学者翻译的,也有外国学者翻译的。由于译者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伤寒论》的英译本也各有特色。对《伤寒论》的几个译本进行梳理,介绍其译者及翻译背景,助力中医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徘徊在新、旧外交之间一一20世纪20年代日本外交史论》由苏州科技学闾院历史系祝曙光教授撰写,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全书共分八章,即第一章"二十一条要求":现代中日关系的梦魇;第二章巴黎和会:中日两国的激烈交锋;第三章华盛顿会议与日本;第四章日本外交与中国国民革命;第五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9,(5):128-136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西书翻译受到普遍重视,涌现出严复、林纾、梁启超、包天笑等影响后世的翻译大家。由于救亡和启蒙的时代诉求,晚清西书翻译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另外,晚清知识分子怀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优越感,即便有过域外留学背景的翻译家,也未能完全涤除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因此,在翻译文献的选择和译文风格上,受到中国传统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民族审美文化的过滤和规约,译文具有明显的文化趋同性,进而影响到译文的客观性、真实性、艺术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