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9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34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295篇
人才学   23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519篇
理论方法论   386篇
综合类   8561篇
社会学   951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867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90篇
  2010年   1070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876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然而三线精神并未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有所淡化,三线精神的家国情怀反而变得更加深刻。本文对家国情怀视阈下的三线精神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三线精神研究更深入地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释迦牟尼同为"四大圣哲"中的东方文化巨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为东方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者在教学哲学思想上既有明显的差异,也有诸多相近之处.孔子的教育目标为积极入世,培养治世人才救世,释迦牟尼的教育目标是超脱尘世,济度开悟觉者救人.孔子与释迦牟尼主张教育平等,因材对机施教,注重启发诱导和学思行相结合,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勤奋的必要性.作为教育者,他们与弟子平等相待,坦诚交流,言传身教,其教育思想和成就对今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在多数外语课堂大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而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外语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本文选取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二者与德语课堂的关系,进而推出二语习得理论与德语课堂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除了思想学术、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孔子在养生方面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他提出的人生三戒主张,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养生道理,我们就来浅析一番。  相似文献   
6.
探究公示语言语行为以言成事的语用翻译策略,构思出言语行为的多元框架结构,展示语用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策略的动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8.
家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对日本的政治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江户时代建立的"幕藩体制"以及昭和时代的"家族国家观"为中心,试讨论日本的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得出日本的政治统治是以家作为其统治基础,家与日本政治统治紧密相连是日本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阶层划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孔子的阶层美德伦理以"士农工商"四民的职业划分为现实根据,同时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等级划分进行了生产、分配、消费上的经济规定,并为每一阶层的利益追求提供了价值标准,使其在追逐现实利益时,也依然能够保持对义的坚守。以此在规范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能跨时空、超阶层地为现今社会结构的完善与义利关系的统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