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3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3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0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841篇
理论方法论   291篇
综合类   5885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1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598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3.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它在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识到它在经济理论基础、数理基础、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这些不足,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统计学专业的发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考试形式、应用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能力培养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史研究中,对哲学家之哲学的解读与其私人生活的考察之间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却又不易回答的问题。而且,正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本质主义理解是不可能的一样,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一个本质主义的解答。不过,借助两种哲学类型的区分以及哲学史研究过程的三阶段划分,我们能够相对具体而又深入地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是与树木有关的,文章就此探讨了树木崇拜及其引发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政治冲突的功能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对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研究非常少,所以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理论研究更为鲜见。本文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前人的相关论述,特别是重点围绕马克思与L·科塞的观点,对政治冲突的功能:负功能和正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从认识论角度探讨素质教育多层次理论与相应实践层次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转化的问题 ,从而揭示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观的桥梁作用 ,并进一步指明了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观的具体方法 ,及其对加快素质教育理论建构、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投入问题。无论是宏观背景从计划体制到市场化改革 ,还是从控制规模的精英教育到连续扩招的大众化推进 ,包括高校收费制度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和经费困扰的基本状况没有重大改变 ,这种现象长期化存在本身 ,表明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不应仅仅归结为“财政压力”和认识问题。客观上 ,这种机制障碍 ,已经成为一种制度性约束。作者在我国已经连续五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 ,从改善和扩大供给的角度 ,探讨在根本解决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公共财政体制性改革之前 ,运用作为非正式制度变迁手段的财政政策 ,面对加入WTO后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挑战 ,利用国债资金 ,调整支出结构 ,阶段性、分层次、集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 ,全方位改善高等教育的长期供给 ,拉动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