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4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管理学   3338篇
劳动科学   482篇
民族学   273篇
人才学   527篇
人口学   155篇
丛书文集   6190篇
理论方法论   1250篇
综合类   11656篇
社会学   1723篇
统计学   88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741篇
  2014年   1763篇
  2013年   1438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987篇
  2010年   1893篇
  2009年   1941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1841篇
  2006年   1595篇
  2005年   1588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054篇
  2002年   887篇
  2001年   888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自然人税源管理制度和国际税收管辖权划分规则因经济数字化冲击暴露出既存缺陷。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和国际合作组织的税制改革措施和提案,我国可尝试建立自然人数字税务账户,完善自然人纳税申报制度,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修缮配套税收征管法律。同时,根据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分别采取短期、远期方案构建数字服务税制,引入数据存在原则作为判别常设机构的新标准,并重新考量利润分配的要素权重,以防止数据价值流失,维护国家税收主权。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对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应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空间差异,可以将当前相互重叠、缺乏体系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四种类型,搭建"1部基础法律+4部类型化条例(或法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并可以通过体系化公法、私法制度工具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孙昊  张炜炜 《理论界》2015,(1):60-64
食品安全一直是每个国民心中的"中国梦"。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新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而地方政府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执行者,其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所拥有的权限决定了它是整个监管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尝试提出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陆续发布,我国通用航空的市场已经逐渐明朗.与巨大市场形成反差的是我国关于通用航空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要保障通用航空的健康发展,认清我国通用航空现实的法律状况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职业》2015,(7):37
2014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二十国集团劳工和就业部长会上指出:"要在致力于创造更加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他在接受《学习日报》采访时强调,"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需求,更加注重运用网络信息和网络招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岗位信息、更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更有  相似文献   
8.
法律理性是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满足机械法学所要求的事实向结果的逻辑转化,在寻求"最优解"上有优势,但在实现法的形式理性问题上面临着立法不周延、法律边缘地带适用标准模糊、人类偏好与价值判断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固有的感知缺陷使得它无法完成社会、历史因素客观化的任务,无法实现法的形式理性。人工智能在立法和司法中皆面临法律方案的选择难题,由于评判标准取决于人类的目的、评判价值的不可量化性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缺陷,人工智能亦难以实现法的实质理性要求。因此,人工智能不能满足法律活动所需的理性,而只能作为人类法律活动的工具,无法超越人类而获得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适用情况判决时存在着泛化的倾向。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统一裁判尺度、法官适用情况判决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大、成本效益分析的引入和补救措施鲜有施行,等等。鉴于此,《行政诉讼法》第74条第1款第1项在我国仍存在适用空间,但为了防止该条款被滥用,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从源头治理行政违法行为,增设列举式条款明确公共利益边界,将原告个人利益纳入考量,以及借鉴日本"中间违法宣告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对"修辞"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修辞只不过是实际生活中的文字修饰,甚至是一种"为了说服而说服"的"毒药般"方法或手段。究其原因:一是对修辞研究领域的认识不清导致的概念混淆和曲解;二是在研究和分析修辞时放弃了以论证为基础的传统。现实情况是法律修辞无法避开这种贬义性评价之厄运。事实上,如果回归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不难发现法律修辞并非追求那种完全置法律论证不顾、一味追求"为了说服而说服"的"华而不实"、"浮夸连篇"、"玩弄词藻"的说服技艺,而恰恰是建立在法律论证基础之上的修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