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1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嬉”作为大清国俗之一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还在于它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是由于满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帝王的重视与提倡、建立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等诸多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观察和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访谈,描绘了天津市城市内部现有的国家规范框架下葬礼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附着在这个框架下的民间习俗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国家规范框架下的“正式”葬礼仪式及与其相对的“非正式”仪式——家庭告别仪式的程序形式的简略描述,展现在城市中普通个人的葬礼基于公共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场景所采用的不同仪式过程。这是民间习俗对规范仪式的补充,同时也是“正式”规范对这种“非正式”实践的通融和消化。在描述现状之外,作者试图讨论蕴含在葬礼仪式中,不同死亡个体的葬礼仪式形式、规模及参与者等方面的区分所展现出的一种社会对死亡个体生前所处社会结构地位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反映了仪式所处社会背景的秩序和结构,也强化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和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4.
命名与语言、民俗、文化及其它学科之间,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命名学的研究,可以使人们科学地利用命名和有关名称,在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调整回族成员内部的社会关系并为其成员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回族习俗的描述,探讨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在回族地区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与现行法律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民俗风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的谚语特色.  相似文献   
7.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嗣昌的旅游理论是比较系统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的配置理论、风景名胜的评价理论、旅游观赏的审美理论、民俗旅游的开发理论。他同王思任、袁宏道、袁中道等人一起 ,代表了晚明时期我国古代旅游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黄教传入蒙古草原后,包头地区明清时期蒙古族葬俗呈现多样化,在本民族原始的方式中掺入了佛教的因素和汉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渗透在天水伏羲庙纸人灸病习俗中的巫术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术信仰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巫术文化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巫术借助民俗广为扩大,而民俗因为有了巫术的影响,其观念更加深化和巩固。天水伏羲庙伏羲祭祀活动中的纸人灸病习俗中所使用的神树、纸人、蘸上鲜血的护身物等,无不折射出巫术的观点,是巫术的三种基本原则综合渗透的表现。然而透过表象的巫术这层面纱,看到的却是古老民俗和当今所提倡的主流思潮的契合——生物协同观、心理疗法以及早期的医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