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4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51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506篇
理论方法论   342篇
综合类   4320篇
社会学   335篇
统计学   1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In July 2015, South Korea’s National Basic Livelihood Security System (NBLSS) was reformed for the purposes of eliminating welfare blind spots and reducing poverty. The reform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recipients’ economic behaviours and choic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changes in benefits and eligibility for the NBLSS under the customised benefit system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NBLSS on a proposed set of economic outcomes – income, labour supply, consumption, savings, poverty reduction.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we used data from the 10th–12th waves of the Korea Welfare Panel Study and employe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framework integrated with the propensity scores. We found that the NBLSS helps the poor to reduce financial and material hardships through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crements, but that it does not provide disincentives to the recipients from participating in the labour market or from saving.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随之而来的经济案件成为不可避免 ,司法机关在处理经济案件时 ,需要案件当事人双方提供真实的依据 ,以便公正断案。证据的真伪 ,需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来鉴定 ,而中国注册会计师为此项鉴定工作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的“司法会计鉴定审计”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税收理论概念模糊不清,从而造成税负不公、税源监控和税收稽查困难以及国际避税增多等现状,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征税除了以上问题外,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税法及税收管辖权冲突也日益凸显。因此,中国应完善现有税法体系,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律法规:确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模式,强化税务稽查及确立税收评估制度等。同时采取加强国际税务协助特别是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等措施,以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通过建立教育投资模型,训练投资模型及流动投资模型,指出了正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迁移与流动投资对人力资本收入能力的影响。经分析表明,个人的人力资本现时存量与个人的未来收入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年来国家对许多高等院校进行了合并、划转和调整。在合并后的高校各校区之间出现大量的拨入、拨出经费 ,往来结算等财务核算工作。从而产生了一项新型的、类似于企业集团的会计工作———期末会计报表的合并及调整工作。本文拟就高校合并后的期末会计报表的合并及调整工作 ,结合笔者在相关业务工作中的实际 ,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林业税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供给和需求曲线 ,以商品林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林业税费的作用机理和内涵。该文认为商品林生产具有正的外部性 ,市场失灵使生产者将不能提供社会真正所需要的商品林数量。在封闭的市场条件下 ,林业税费会直接成为价格的一部分 ,商品林生产者应当能够获得正常利润 ,与税费高低无关 ,但会使一部分林地退出生产。林业补贴是一种负的林业税收。在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内商品林供应量低于没有林业税收时的商品林供应量 ,更低于考虑社会生态需求时的商品林供应量 ,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 ,应减免林业税费、增加林业扶持、取消价格管制。该文进一步研究了与林业税费密切相关的森林采伐限额政策 ,认为对商品林应该完全取消采伐限额政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 ,现有会计体系呈现出固有的缺陷 ,会计变革已迫在眉睫。传统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 ,已束缚了会计学科的发展。价值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价值管理角度诠释会计新概念 ,可以克服现有会计体系的固有缺陷 ,极大地扩展了会计学科的视野。新会计体系将包括价值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 )、价值活动管理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 )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江西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认为它们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 ,同时认为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关键因素是农村资金严重不足。结合江西实际情况 ,作者提出了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民收入的两点对策 ,即 :调整和完善财政金融政策 ,减少农村资金流失 ;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利用外部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