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研究方法论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里,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争论旷日持久.批判理论和诠释理论在反对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发展自己的方法论思想过程中独树一帜,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方法论不存在着隐患.M@韦伯虽然竭力倡导理解社会学,但是他对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样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表现的分析,指出二者之争与特定的时空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并进而分析了社会科学领域内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相容之处:二者都要分析"实在"的作用;二者都承认惯例(convention)的重要性;实证主义方法论也没有否认社会和文化因素对研究的作用;建构主义方法论并不否认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认识事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底的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有必要从学理上予以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孔德实证主义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从思想史上看,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启蒙运动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只不过,孔德的实证主义是对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理论呼应,在方法论上强调直观、自然与道德,而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辩证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在方法论上强调总体、历史与革命。较之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基于“证实”的实证方法展开研究;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往往交织在一起.20世纪初,实证主义运动和现象学-诠释学运动,分别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通过对实证主义和以现象学为立足点的诠释学的彻底批评,为当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视为维特根斯坦后期有关语用学的思想在社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拟宏观地考察这一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行政学的方法论之争,主要围绕三个焦点展开:一般性还是特殊性、实证主义还是后实证主义、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从哲学史视域来看,中国行政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争的哲学框架,可以转换为基于“相似性”的理论框架;后实证主义对实证主义、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批判,均存在重要误解。后实证主义社群认为:实证主义持社会决定论、忽略行为动机、祛除一切价值判断;定性研究的支持者(同许多定量研究的支持者一样)认为,定量研究是精确而严格的,由此导致公共行政学的许多无谓长久的争论。通过追溯逻辑实证主义和数学哲学文献,在消释上述误解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出,公共行政学的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可以构成方法论的连续统一体,定量研究也需要与定性研究相配合,才可能显示出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政学的方法论之争,主要围绕三个焦点展开:一般性还是特殊性、实证主义还是后实证主义、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从哲学史视域来看,中国行政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之争的哲学框架,可以转换为基于"相似性"的理论框架;后实证主义对实证主义、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批判,均存在重要误解。后实证主义社群认为:实证主义持社会决定论、忽略行为动机、祛除一切价值判断;定性研究的支持者(同许多定量研究的支持者一样)认为,定量研究是精确而严格的,由此导致公共行政学的许多无谓长久的争论。通过追溯逻辑实证主义和数学哲学文献,在消释上述误解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出,公共行政学的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可以构成方法论的连续统一体,定量研究也需要与定性研究相配合,才可能显示出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政策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传统政策科学方法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围绕回到拉斯威尔“民主的政策科学”这一中心议题,新的政策研究范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理论在方法论上,不仅对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政策研究中的客观实在假设、基础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最为激烈的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实证主义政策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曾经一度被视为政策科学方法论基石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因此被一种外延更为宽泛的社会合理性理论所取代,这种政策研究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向,最终导致了“政策科学”向“政策研究”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立场不应仅限于是否坚持价值中立的争论,而应扩展思维,从社会科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入手,在广阔的问题论域中把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价值观。社会科学研究的多元传统决定了价值立场的多样性,实证主义倡导价值中立,人本主义主张价值理解与价值判断,批判主义更是力求价值批判与革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规律性和可检验性等科学性质决定了在研究规范层面坚持价值中立的必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主体间性以及主、客体的情感性、价值性要求价值关联的涉入。同时,社会科学的实践性强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价值的引导.使社会科学做到求真、求实与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价值中立论批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价值中立论是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论,认为社会科学只能陈述事实,不能做价值判断;第二,马克斯·韦伯系统化了的价值中立论,一方面反对把价值完全逐出科学之外,同时坚持社会科学家必须保持价值中立;第三,当代西方的价值中立论,把真理和价值,科学和意识形态完全对立起来,并以前者反对后者,借以否定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价价中立论的根本错误在于:1.在社会科学领域,价值中立是根本不可能的;2.它在理论上割裂了真理和价值、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统一;3.它会导致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传统政策科学方法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围绕回到拉斯威尔“民主的政策科学”这一中心议题,新的政策研究范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理论在方法论上,不仅对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政策研究中的客观实在假设、基础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最为激烈的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实证主义政策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曾经一度被视为政策科学方法论基石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因此被一种外延更为宽泛的社会合理性理论所取代,这种政策研究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向,最终导致了“政策科学”向“政策研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刘雷 《南都学坛》2009,29(2):102-103
实证主义犯罪学研究方法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犯罪问题上的运用,犯罪学研究也是一种社会研究。实证主义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体系,支持着整个实证主义犯罪学的研究。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给犯罪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在实证主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采取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波普的自然科学哲学在科学哲学界是尽人皆知的,然而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波普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颇多富有启发力的内容,他所首倡的境况逻辑(situationallogic),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波普认为存在一种统一的科学方法,它既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humanities)。这种统一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试错法‘themethodoftrialanderror),也叫猜想与反驳的方法。波普关于统一科学方法的信念与密尔等人的科学方法思想一脉相承,所以他Th威人们划归为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派别,尽管实证主义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价值判断之客观化是法律方法论上的一个根本难题。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在本质上是一个判决的可预期性问题,由此揭开了人们探寻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之序幕。实证主义、本质主义和个案主义等进路各有优劣,必须在"适合个案"原则的指导下予以安排和协调。由是亦揭示了诸如文化、程序、规范和事实等有利于价值判断之客观化的因素,在"司法目的"的指引下亦可整合达成前述目的之机制。  相似文献   

14.
理论心理学的发展涉及到对心理学科学观、学科性质和方法论的探讨,心理学研究对象作为心理学方法论讨论的主要内容,对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纵观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已经从实证主义的心理现象转换到主观建构的心理生活和话语建构。这种转换的同时也伴随着主客二分思维和价值无涉问题的转换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研究范式是指导某一领域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的总和。社会科学 领域的四大研究范式,即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对包括语言测试在内的社会科 学各学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语言测试的核心活动是测量,因而长期以来,该领域一直受 到实证主义范式的支配。然而近年来,受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范式发展的影响,语言测试领域的研究范式 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特征。但考虑到测试活动的本质属性等因素,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范 式仍将支配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 ;而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研究范式也将通过与传统范式相结合等方式,对测试研究产生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社会科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学,在其发展之初,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穆勒的<逻辑的体系>第六卷中所阐述的"道德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近来诸多社会科学方法论都可以追溯到它那里.本文认为回顾穆勒有关如何把实证主义的方法应用于社会领域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解释和人文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与“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分别被用来代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方法论,并经历了长期的争论。新老实证主义者皆主张一元的方法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也应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为楷模,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把握规律。新康德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张“理解”的方法论,强调从“意义”、“价值”的角度来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哲学解释学提出了“解释学经验”的概念,将它作为理解的对象,意在把握科学活动与人类行为的本体论前提。笔者则提出“语境论”的解释观,将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的不同,归结为问题语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当代西方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特点。在简要介绍从孔德的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之后,重点分析了纯粹法学的演变、与新康德主义的直接联系及其代表人物凯尔森对法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贡献,并讨论了哈特分析法学的主要方法论特色,指出法律实证主义在区别事实与价值、实在法与自然法或正义理论、法律研究对象是作为法律事实的规范以及逻辑形式分析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及其对东方社会立法和法学变革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斯平—安德森通过建构一个新的福利国家体系,提出了社会福利方法论,即"非商品化"的社会权利的逻辑起点、理想类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系统和全景的研究视角、后实证主义方法论分析以及关注中产阶级和福利改革的价值关怀等。本文对其社会福利方法论做了简要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通过对逻辑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命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证实性原则,根据这一可证实性原则,他们认为包括伦理道德判断在内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没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因为它们具有不可证实性。本文从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论断的提出及其论证理由入手,检讨逻辑实证主义等关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以重新确立对寻求价值判断意义和有效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