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丰富而深刻。他认为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学校本原之本原,兴女学具有“开民智”、“争平等”、“生民利”、“宜家善种”、“造就新民”等多重价值。惟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等素质的女“新民”。在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中,将“女德”与“女红”、“启蒙”与“救亡”、“立人”与“立国”、“小我”与“大我”、“实然”与“应然”、“经济独立”与“人格平等”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素质教育的出路,将孔子的“学”与“思”的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当前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孔子强调的“学”侧重于知识的累积与继承,而“思”侧重于知识的创新、发展与批判,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当前,充分认识孔子的“学”与“思”的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不统一的。个体对于教育目的的选择常常基于个体利益的考虑,因此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如何将“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化为个体“实然”的教育目的,这需要一定的价值引导,并且经过内化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声”地并应用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实现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为达成“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必须利用好学科建设,通过主流的课程教学,将意识形态无声地与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已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中药学是目前的“明星专业”,  相似文献   

5.
教育思想体系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手段与教育特点等.作为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王阳明从其“心即理”思想出发,将其“致良知”的心学思想与其教育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以“良知”为出发点,以“致良知”为目标,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是一种产业”,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现在的问题在于是否应该使教育产业化?以教育社会学为研究取向的省思表明:“教育产业化”的命题,从它提出的背景来看乃是有积极意义的,它的有些判断也频为引人注意;然而,“教育普化”的命题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还有可能将教育实务引向歧途;将“教育产业化”狭义地理解为拉动内需的举措,则更有“短视行为”之嫌;教育领域中某些部分固然应当产业化,但这至多也只能称为“教育有限产业化”。因此“教育产业化”不是对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重新诠释,也不能被视为新百年高等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这种特征要求西南民族 地区的反贫困策略必须以“文化-教育-经济共生”为根本向度。在“文化-教育-经济”共生系统中,教育通 过培养能将自然与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恰切”人才,盘活文化与经济关系,从而促 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在“人”这个教育对象上实现“共生”,达到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功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探究“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教育、人、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自我”“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三个向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教育研究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纽带探究解决“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关联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研究从“无为”到“有为”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地方教育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改革发展有赖于教育的思维变革。地方教育的思维变革包括更新地方教育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前者应将地方教育与国家教育两厢对应的感性直观认识,上升为教育文化对象、空间与视角的三维适应的理性复杂认识;后者要变“同而不和”为“和而不同”,即以构建和谐而独具特色的教育作为地方教育实践的目的,同时,建立体现“和而不同”的地方教育实践要素和方法的理念,藉以实现教育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论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教育文化进行鉴别、评说,产生社会舆论作用,从而使教育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自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教育评论要大力评论优良的教育文化,以向群众推荐优良教育文化为己任,但也要勇于批评不良的教育文化。依据教育规律对教育文化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论本质,要求教育评论必须实话实说,但实话实说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要切中社会主义教育文化的脉搏,分清是非,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从教者有三重境界,即教者、教育者和教育家。教者,主要是教书,有能教和善教两层次。教育者,是体现教育性的教者,需要更多优秀的个人品质。教育家,是具备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的教育者,是从教者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谈数学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教育价值和数学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责任在于教会学生用运动观点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教师为此应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数学教育活动,利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长期存在相互对质的现实,尽管这是教师教育始终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却是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机制,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教师的开放型培养促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以教师终身性培养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教师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教育产业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不仅是涉及教育基本性质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当前的教育政策及今后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较系统地收集、整理了社会各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有关争论,并进行了整体性评述,旨在推动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在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本土化。要向以先秦时期为代表的古老哲学寻找原创性的源头。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庄子的教育是生命教育。庄子倡导顺应学生自然本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反对对学生的压抑,反对向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解决好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 ,这是对“工具论”的有力反驳。但它立论于语文即语言、语文教育即语言教育 ,出现了与“工具性”并列合一的尴尬。及至立论于言语和言语教育 ,“人文说”获得了“课程论”的意义。“对话”理论的引入 ,更使“人文论”的论证中肯而深刻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人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界的改变。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质 ;在马克思看来 ,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要消除“自然和历史的对立”,实现“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跨欧亚大陆诞生。由于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教育史研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准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并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教育史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也宣告结束,从此俄罗斯的教育史研究进入了在向西方史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