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目标的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应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英语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这样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评价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的评价。本文在分析传统评价方式弊端的基础上,根据多元评价遵循的原则,构建了多元化评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以及学生学习档案等形成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相互交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网络教学评价以及学习档案等形成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相互交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专业能力测评方面有所欠缺,现有的能力评价仍停留在“学科型”的模式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改进。应建立以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应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纠错能力,提高学生质疑能力与提问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重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为此,应突破旧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在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讨论了机械基础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想观念、创新实验教学目标、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验教学评价和创新实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旨在创建以创新实验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机械分析与综合为基础,以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为主线,以提高机械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将合作学习原则、小组活动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习策略培训相结合,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建构合作、互动的新型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专题研讨教学旨在使学生变被动的注入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法学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需要。专题研讨在法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可采取分组讨论、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研讨教学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在资料搜集、成果展示等研讨方法上的引导。研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激励者,研讨运用范围不宜盲目扩大,研讨成绩应纳入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可雇佣性指以学习能力为基点伴随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的可雇佣性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培养。以协同机制为保障,明确协同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内容,以知识、技能、能力、特性四个方面的培养为路径,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生成机理。应从组织机构的成立、协同机制建立、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反馈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教学理念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角度论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大纲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语篇教学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就课文本身的语篇分析上,利用语篇的认知解读理论来指导语篇理解,是对语篇教学的补充,而培养学生认知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实现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语篇的解读中读者的主动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读者对语篇的认知解读方法对语篇教学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素质与能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是对考生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测评。目前在复试中广泛采用的传统人才测评技术主观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性,无法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将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引入复试环节,建立较为客观、全面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合理权重,并给出各指标所对应的测评方式,构建一套相对科学、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的素质与能力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现代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人才需求,指出了现代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剖析了现代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结构和工程素质。在遵循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了具有"三纵三深"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创立了工程模板教学模式,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与工程应用能力结构和工程素质相配套的教学训练方案和考核纲要,阐述了重要工程训练环节的内涵。经多轮实践证明:新体系可显著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日益受到政府、学校和师生的重视。研究性课程教学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主体与手段相结合原则、必要与可行相结合原则和指导与开放相结合原则,以拓展课程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主渠道的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方面的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中国文化传统惯性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育,创新载体以及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认证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正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如火如荼地展开,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改革正当其时。传统教学大纲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为本,抑制学生学习自觉性;理论为主,忽视实践性知识的价值;课程交叉重叠,干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架构;不同性质课程间缺乏呼应,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应当在“OBE”理念引领下,科学架构课程大纲,清晰描述课程性质,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分析组织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及技能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变革课程评价体系,使各门课程的贡献度最大化,期待在不断更新、合理整合和灵活实施的动态操作中,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的介绍,提出了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差异而多元化,即以应用型、复合型为主体,以研究型为激励,以技能型为补充。按照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实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以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教育为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职业发展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健全项目运行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创新活动载体,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实现幸福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留学生考核方式的弊端,研究了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中新的考核方案,运用"综合考核"促进教学改革,采用作业定量加分法等措施,提出了考核方案设计原则:各科教学要有自己的课程特点,加强考核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科学化管理,从知识性命题转到能力性命题,尽量减少主观题的评分误差。新的考核方案特色是采用百分制的细化和量化,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通过自主发挥的试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加试题的选答题,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汉语知识能力。为科学考察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授课教师应公开考核方案,引导学生积极而自主的学习;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建立学生课堂参与机制;落实学生的实习周制度,教师建立师生日常交流环境;做好综合评价教师工作机制,推进考核制度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