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机制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事例,阐述少数民族妇女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互动关系时,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念。从而挑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下,对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经验的忽视,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应该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在构建、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不仅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也适用于各民族社会,对此要加以重视、总结、弘扬,并使其成为今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方式的适应关系,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宁夏旅游业发展中,对西夏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成绩显著。但持续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尚需更深地认识西夏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特点,以探求科学的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藏族世代生息在青藏高原上,他们选择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游牧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青藏牧区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形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朴素的生态观,世代保护着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如今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应该重视当地牧民在草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并尊重当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因地制宜,从而促进当地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生态文明是生态的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模式),更是文明的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之一,同时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过程。建设生态文明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基础,对建设好生态文明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突厥语民族原始树木崇拜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突厥语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种由原始的树木崇拜而产生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通过对突厥语民族的原始文化中的树木崇拜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原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效益,为现实所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有助于文化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可推进生态文明、促进文化繁荣。湘西州文化与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具有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在对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湘西州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现状,提炼出其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的五种模式,即全域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型、跨区域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型、文化生态保护节庆促进型、文化生态特色主题园区建设型、文化生态村寨整体保护型,其中全域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模式是全区域层面的整体设计,跨区域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适应于跨行政区大尺度,文化生态保护节庆促进模式适应于大、中、小尺度,文化生态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模式适应于区域内中观尺度,文化生态村寨整体保护适应于村寨小尺度。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成败,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补偿与投资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等智力补偿结合的回馈方式,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生态伦理基础。从用火观念、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建筑风格、命名习俗、宗教观念、游牧方式、法制观念8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重点探讨蒙古族生态文化中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内容,系统地挖掘民族文化中合理、有价值的成分,以期保存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森林文化研究的内容,为当今的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森林文化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连接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森林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们对森林的反思和寻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复杂系统,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实践森林生态文化能够找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钥匙,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女性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女性的消费生活方式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女性的消费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建构,具有性别化特征。基于经济发展的女性消费生活方式建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女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女性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其文化生态改变的冲击。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从整体上建立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是近年来肃南县解决环境问题与民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移民社区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移民过程、移民文化适应、社区整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进一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民族特色生态旅游的内涵,并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分析了民族特色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几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开辟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之路,重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进行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改善旅游的软硬件设施,适时变迁旅游管理制度和加大与高校的合作等。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项目、分布和特征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意义,制定了岷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策略。这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也可为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策略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文化遗产以一种复合活性生态而存在,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性特征,在遗产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融合了与之关联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诸多要素,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复合系统”。从该系统的视角梳理国外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实践动态后发现,国外农业文化遗产在分类、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实践中由于遵循了该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调和谐性等原则,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模式。这对当前我国重系统的生产功能、轻生态功能和重局部修复、轻整体保护的中国生态农业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理论、管理、政策、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我修复和生态持续发展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植物学的应用研究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追溯了民族植物学的历史渊源,介绍了民族植物学的应用研究现状,森林与植物利用传统知识中隐含的生态学思想,森林与植物利用传统知识中的文化渊源,药用植物和栽培植物的起源及其应用历程研究。文章指出,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对总结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寻求保护森林与植物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特别是少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香格里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一种新的文化支持 ,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决定了民族生态文化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体现文化多元性的民族生态文化 ,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生因子 ,吸收现代生态文化的精髓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生态道德、生态哲学为核心 ,以生态化的科技和教育为手段的民族生态文化。在构建这一文化的过程中 ,要彰显民族文化个性 ,尊重民族文化发展 ,提供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技术手段。通过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 ,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进入大学时面临着比汉族学生更大的环境适应问题。因此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必须给予广泛的关注。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同时还会对双语教育的时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进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双语教育时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改善目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