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李泽厚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以乐为中心”的“乐感文化”,“乐感文化”有着西方“游戏说”、“快乐说”的影子;李泽厚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也来源于形式主义美学,他在其理论形成的后期提出了“度”的概念,主张用历史本体论反对任何精神心理实体的存在,这一思想的转变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符号论美学中艺术不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现,而是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符号的“情感符号”理论也得到了李泽厚的重视,因而其实现了从群体性向个体性、必然性到偶然性、理性向感性的学术转向.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同样影响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妙悟的美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极富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命题。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妙悟”一说,以南宋的严羽为界,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宋代可称为“妙悟”说的发展期;严羽的理论可称为“妙悟”说的成熟期;严羽以后的元明清可称为“妙悟”说的深化期。而且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妙悟这个美学范畴,已经跟现代哲学、心理学中的直觉、体验、想象,灵感、敏感、潜意识、集体无意识等有关,包孕了相当丰富的内涵。因此,它是东方思维中开出的一朵奇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与意大利人本主义美学家克罗齐之间美学关系的三大发展阶段为研究内容,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朱光潜美学与克罗齐美学关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反映了朱光潜美学由“形象直觉说”向“主客观统一说”,由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发展历程。朱光潜之于克罗齐之间的美学关系经历了推崇、怀疑、批判三大阶段。推崇的原因在于朱光潜青年时期的思想矛盾,传统文化和“多元宇宙观”的相互作用;怀疑的原因在于朱光潜有机整体观念的形成和治学方法的改变;批判的原因则是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变和朱光潜欲突破自身学术矛盾等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严羽提出的系列诗学观念影响深远,但这并非全是他的独创。严羽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地“拿来”,在广泛吸收和精心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巧妙地创造,纳入其独特的诗学体系中,使之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和独立的美学品格。其诗学在此前相同或近似话语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深刻性,被赋予了新的面貌。文章选取“识”、“书”、“学”与参诗起点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管中窥豹,以洞其堂奥。《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诗学思想是严羽继承前人与推进更新的统一,显示出文化积淀和理论家敏锐眼光及创造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以“物”向“心”倾斜、“天”向“人”倾斜的中国“心学”文化哲学影响下 ,中国传统美学所崇尚的“内重外轻”、“贵神贱形”、“心融万有”、“无我之境”等思维取向模式 ,带有浓重的“向心”文化色彩。中国翻译理论受传统美学影响 ,并从传统审美文化精神中汲取养分 ,吸收了其由表及里、由实及虚的思想 ,强调审美主体的自我人格欣赏 ,提出了相应的“三似”论、“神似”论、“离形得似”、“心神交融”、“感应”、“意境”、“妙悟”、“化境”说等翻译观 ,不可避免地具有传统美学的“重心”特色和“向心”文化痕迹  相似文献   

7.
严羽提出的系列诗学观念影响深远,但这并非全是他的独创。文章以“妙悟”作为个案,管中窥豹,透视他如何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地“拿来”,在广泛吸收和精心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巧妙地创造,纳入其独特的诗学体系中,使之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和独立的美学品格。从“妙悟”可见,《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诗学思想是严羽继承前人与推进更新的统一,显示出文化积淀和理论家敏锐眼光及创造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呈以下发展趋势:在主导价值的层面,由“多元化并存”向“多元中有主导、主导中有多样”推进;在政治意识的层面,由“单一自主维权”向“多维政治参与”推进;在生活观念的层面,由“单纯追求物质”向“物质与精神文化并重”推进;在文化心理的层面,由“以请进来为主”向“主动走出去为主”推进。而平民性、传承性、国际性和先进性,是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珠.李泽厚这样评价它:“如果说,钟嵘《诗品》和《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起的美学;那么,司空图《诗品》和《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的美学了.如果说,就文学理论的全面分析研究说,《文心》胜过《沧浪》;那么,就审美特征的把握说,后者却超过前者.”对“审美特征的把握”显然包括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说.中国古代美学对艺术的深刻悟性,使它达到了很高水平,但重领悟不重分析、重实用不重纯理论的特性又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严羽的妙语说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比较,试图对《沧浪》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有所阐发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李泽厚力图在美学上作新的突破,将其后期美学建构的思想基础,从“社会实践本体论”、“工具本体论”转向到“心理本体论”、“情感本体论”,从“自然的人化”转向到“人的自然化”,进而以一种个体性、主观化、感性化的历史观来阐释美学现象和关学问题,这就在根本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这一思想依据和前提。这不能不说是对其前期所倡导的“实践论美学”思想的一种“理论背离”。深究起来,李泽厚后期的上述“背离”,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动因,也有李泽厚个人的心理动因。鉴于李泽厚之于中国思想界的重要性,我们还应通过李泽厚对实践论美学的“理论背离”来简要地分析中国思想界的整体走向。  相似文献   

11.
禅宗一反印度佛教对于众生有无佛性、能否成佛等问题进行严谨而繁琐的逻辑论证,鄙弃理性化的语言,主张“不立文字”,认为对于佛性体悟的心理活动和体验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具有个体性的,因而是模糊的、不定的。严羽的美学理论思维受到禅宗这种思维的影响,加之严羽所描述的审美心理活动和体验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确定性,因而严羽的美学理论思维是“若明若冥,若空若灵,若寂若惺”的,呈现出非确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美学家。他在继承晚明启蒙思想、融合传统哲学与清初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改造了传统美学中关于“美”的观念 ,使传统美学所重视的体现“道”的美有了张扬人的感性生命、人的主体性的新内涵 ,使传统美学所贬斥的与“道”无关的、美学范畴的美有了崇高的地位 ,从而形成了以人性解放为基础的包含近代因素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晚明启蒙思潮之后 ,进一步推动中国美学从古代向近代发展 ,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自新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 席勒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从康德美学到黑格尔、乃至马克思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由席勒进一步向客观唯心主义方向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再向辩证唯物主义方向发展,则产生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更为可贵的是,他已洞见到法国大革命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弊端,从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持批判态度,并为寻找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方法做出了理论上的回答。本文通过对席勒美学中一些探索性思想的整理,以阐明其美学思想的洞见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释严羽的核心概念“兴趣”说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对《沧浪诗话》中其他若干难解的艺术理念或观点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兴趣”说的基本涵义就是人格生命或真切的生命体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将严羽的“兴趣”说视为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5.
道教美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从三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民族宗教的美学思想:一是它的神性美具有“此岸”化特点,它的宗教最高美具有“朦胧”倾向,二是它的宗教美学—伦理思想,以“忠”、“孝”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精神,三是它美学人性“内省”要求的基点和内驱力,因“承负”、“即身成仙”而更富吸引力。这使道教美学思想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因而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的数字化传播和媒介化交往催生了微文化,这种日渐渗透的“微”理念正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展露出以文化人的强大影响力。在微文化“去主体化”“去中心化”“去秩序化”的多元传播矩阵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舆论环境更为多变、文化环境更为多元、社会心理环境更为复杂的现实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充分认识微文化育人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推进“微创作”、加强“微传播”、促进“微整合”,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精准度和文化吸引力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生成与延展来自于感性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元对抗。人性启蒙和感性解放的历史诉求都通过美学的知识形态得以充分表达,此种学术场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变革。美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总体化国家领导策略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知识分子公共启蒙的分化。面对市场伦理对大众文化的推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以及文学审美实践的影响,大众审美文化以面向大众的姿态、平等多元的共存理念和审美意识形态的介入性视角给美学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形成了从“终结”到“延续”的历时性叙事,“美学热”的精神理念与启蒙热情将持久地影响未来美学的发展。反思从“美学热”到审美文化的美学谱系,也存在“光晕丧失”和“主体困惑”等理论缺失,但也显出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美学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8.
道家哲学“体道”的思想方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审美鉴赏“妙悟”说的哲学基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古典艺术贵“虚”重“无”,因而在鉴赏中重视直觉领悟。这种倾向发端于晋宋之际,而严羽为其集大成者。严羽对“妙悟”鉴赏说的贡献,是他首次系统地从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特点角度阐明了“妙悟”鉴赏的合理性,并揭示了“妙悟”鉴赏的前提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酷评因20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历史文化意义。酷评以特有的多元文化张力,创造了"奇观社会"中文学批评的震惊景观,在现代性特质、批评主体与批评美学方面值得深入探讨。酷评通过对精英批评的重构与改造显现出向商品美学靠拢与转化的新趋向,因而是一种以流行为导向的时尚批评;酷评家在思想与文化领域中的漫游个性,赋予酷评以特有的批判锋芒与生猛力度;酷评美学是波希米亚式的前卫美学、先锋美学,酷评正激进地重塑当代批评家的文化模式,重构当代批评的美学传统。从上述意义而言,我们应对酷评给予更多的阐释与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已出现“后现代转向”,美学的分层越来越明显,因此,舍弃偏执性的美学,吸取传统美学和各种“后现代转向”美学的长处,提倡一种多文化互动、具有某种整合性的“软美学”,也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