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面对西方价值观念日益渗透和坚定高校师生价值观自信的需要,高校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伴随世界局势不断变化和中国对外影响力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面临良好环境。高校在专业资源、国际交流、来华外籍师生等方面具有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优势,可通过打造多元参与的传播主体、完善多维度的传播内容、拓展多渠道的传播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包含诸多内涵的话语形式,其本质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在话语言说中具有宏大叙事的话语特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需要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四个维度寻找出路,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3.
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是信息、价值观念有效传递的两种不同形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与显性传播的直观性、快速性、及时性相比,隐性传播更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深远性的特征。依据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的结合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传播可以分为不完全隐性传播和完全隐性传播两种类别。从长远发展来看,隐性传播更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层次传播。因此,高校应该大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传播路径,发掘隐性传播资源载体:一是利用大学生家乡的地域文化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二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传播手段以活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三是积极防御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生活渗透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跟进式培育秉承以人为本、交往实践的理论原则,力图构建集内容、目标、方式、制度为一体的"跟进式"培养模式,即跟进内容,围绕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导可学;跟进目标,服务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转可用;跟进方式,亲近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听可感;跟进制度,保障青年,确保网络虚拟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敬可管。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及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根基、价值旨向和科学内涵上高度契合。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鲜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底色。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坚定红色文化传播的政治导向,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丰富红色文化的养成渠道。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给新生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现代传媒环境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主要有:整合有效宣传载体,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教育主体媒介素养,增强网络信息甄别力;健全网络传播监管体系,构筑现代传媒"防火墙";强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研究,探寻现代传媒环境下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复杂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因而也就给传播效果带来了巨大影响。价值观念的接受是一个涉及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系统过程,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这些内在点和基本方面入手,并通过国民教育全过程教化人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国民的信仰和坚持,进而成为国民思考和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结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与固化,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微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呈现全新的特征,表现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传播形式的民主化。因此,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选择适当的传播路径:搭建“微平台”,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新阵地;注重“微创新”,增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吸引力;增强“微素养”,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环境;加强“微监管”,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其本质属性为政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政治"属性不能随意抹煞。因此,政治宣传的优势在其中仍然不可随意"丢弃"。在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规限于大众传播而"传播失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放置于政治传播中作整体安排,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规制"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策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多元主体"作用;在政治实践中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在内容供给、传播效率、呈现效果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与此同时,在内容生产机制、传播行为异化、不良社会思潮影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可以从内容建设、传播机制、网络安全等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新生态,打造传播新格局,着力构建全媒体监测监管新体系,不断增强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