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育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探讨人在体育领域内如何进行审美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现代体育科学的组成部分 ,也是把美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又一崭新领域。体育美学的建立 ,既是体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美学发展的需要 ,美学作为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就需要在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展开研究 ,以获得新鲜材料 ,用来不断丰富美学自身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建构美学理论时,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向以审美活动为重心是国内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它标志着人们对美学学科人文性质的反思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康德美学的意义在于以一套"隹现象学方法”,实现了对传统美学的颠覆.而这一颠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康德美学从三个层面反叛了传统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这就是既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与真相等同的美学立场,又反叛了传统美学把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等同的美学立场,进而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学与科学相等同的美学立场.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美学作出的这一最新解读,把近代的康德美学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从而凸现了康德美学的现代意义,突破了康德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和传统理解,为我们与康德美学开展新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希望和入口.  相似文献   

4.
蒋培坤教授的《审美活动论纲》(中国人民大学1988年11月版,以下简称《论纲》),把人类审美活动作为美学学科体系的起点,以审美活动的各要素作支撑点来建构自己的美学体系,这在国内外美学界,都是独树一帜的。国内的情况自不必笔者饶舌,已经出版的各种美学原理专著,对审美活动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国外关于审美活动的代表著作有苏联艺术  相似文献   

5.
一、"文艺美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文艺美学,简言之,就是对文学艺术的美学阐释.它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学艺术,深入到文学艺术的审美方面,揭示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使用的方法是美学方法.这就决定了它既是文艺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6.
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变,不仅是时间的推移,也不仅仅是研究时象和方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研究目的和思路的转变。古代美学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是寻找具体的终极的“美”,用“美”来解释和说明美感的产生以夏审美活动的种种变化。现代美学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是说明审美现象发生的过程,通过审美发生的过程说明审美活动的实质。在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不同哲学观和方法论的转变。对这种转变实质的认识不足,是当前美学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非主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非意识形态性,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私人活动的审美活动,是与真、善区别开来的美,即纯粹美。康德美学中的自由美就是非主流美学所说的纯粹美,但康德认为纯粹美并不是审美理想,崇高和附庸美都高于自由美,这使得其美学从总体上讲仍然属于主流美学。非主流美学要从康德美学中吸取营养,从形式性、非功利性、非概念化等方面突出其美的纯粹性,和认识论美学、功利论美学等划清界限,并寻求在民间而不是官方建立起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美学理论都应当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总体上说就是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具体而言就是将美学的哲学基础从近代以来单纯的认识论转移到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存在论根基上,在思维方式上由主客二分和现成论转换为关系论和生成论。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在美学上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肯定人生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或在世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中一个基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而肯定审美活动也是人的基本活动和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另一个重要体现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发生重要变化,从把探究美和美的本质当作美学的主要对象和出发点的现成论思路,转换成把探讨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及其现实展开——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主要对象的生成论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美学思想对建构现代中国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有美学。然而,不同的国度和民族应建构具有自身特点的美学,对于我们中国应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这是美学界的共识。怎样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呢?经验告诉我们,既不应照搬西方的体系,也不能抛弃我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必须将现代美学安放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美在生活中,是一种美学视界.美学的发展即呈现出这种视界的变化,西方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对美的认识视界有不同的基点.西方古典美学强调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理性,强调外在、对抗.现代美学强调立身于其中的非理性,强调内在、协合.现代美学作为一次视界革命极大地拓宽了美学的边界. 两种美学视界的合理性视野,都给了我们生活在美中的启示,那就是以二者协合的眼光审美地去看待生活,美无处不在.以这种审美境界和审美态度,做一个人性完善、人格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在美学史中,自然美和艺术美一直被视作美的两大基本类型。传统上,艺术美被看作是美的最高形态,所有的美学问题大多围绕着艺术问题而展开,如此一来,在历史上,自然美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放在次一级的地位上加以讨论。事实上,这种高下之分本身是粗率的,这种粗率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暴露得愈加明显。随着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自然美也已经逐渐从以前的“低级”状态中摆脱出来,成为美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一种学术观念的转型,对自然美的重新认识是自然而然的学术需要。考察自然美的历史嬗变过程和现代意义,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秘书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美学作为企业文化的高层追求,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这就要求秘书也应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秘书的美学修养,其核心范畴是秘书的审美活动。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生态美及自然美。在秘书学与美学的碰撞中,秘书作为审美主体,应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美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给人一堆抽象的知识,而是引导人们参与到实际的审美体验之中,参与到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节奏之中,还宇宙人生以其本来面目。而这种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形态,长期被局限于儒家美学理论领域中,带着深厚的道德理性色彩,强调雅正之美。本文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对“中和之美”重新解读,恢复其完整的美学内涵。“中和之美”包含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轫,其大道本源性的思维模式和对待自然的审美化态度,具有现代意义,在实现古典美学形态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资源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简论客体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性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西方的客体性哲学,它的的重要特征是把美当作某种实在,当作客体的属性,而把主体排除在外,在方法论上,客体性美学仅研究美的本质,而不关注审美。美学史上,古西方艺术是一种典型的客体性美学,它将艺术与美分离开来,在东方,早期辩证唯物主义也流露了客体性美学的倾向,它把美的自然性与客观性割裂开来。因为客体性美学只关注客观对象的性质,却把主体忽略了,这种美形态必然要被高举主体性的近代美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坛上极其复杂的作家 ,特别是他的美意识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三岛由纪夫的美意识中既包含着日本的古典美、也揉进了希腊的古典美、西方现代弗罗伊德的学说 ,以及他的政治理想等。概括地讲 ,三岛由纪夫的美学核心是生、死与美。从他的小说《忧国》开始 ,他的美意识发生了变异 ,即他将美与恶视为等同。三岛由纪夫的这种审美意识追求 ,不能不使他的美学走向危险与恶的绝境。小说《忧国》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爱、性、血、死等合而为一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学将艺术或美视为人类生存境域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认为美之存在与人之存在密不可分.只有在生存论视域下,美如何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提出、展开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兴盛与全球审美化浪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现代美学危机的回应,是中国学者试图走出美学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美学的衰落催生了审美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的勃兴又使美学的转型成为可能。美学从以艺术为中心转而面向生活世界,从追问美和艺术的本质转而探求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转换的机制,从普遍性的抽象思辨转向具体现象的形态学分析。美学的转型是美学研究对象和美学基本问题转换的结果,但美学的哲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的美学体系直接建立在他的唯意志论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之上,认为一切美的现象都是理念的客体本质的表象形态.在这一非科学前提下有体系地分析了美学与艺术的一些基本范畴.他的理论虽然不能完全正确说明美与艺术的规律,但却能以艺术现象为论据.并在艺术审美特点上加以具体分析,提出例如审美中主体自失、先验预期以及不同的美的形态和艺术类型与主体实际距离等,都显示了特有的新见解,能给人以别样角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与追寻实体性“美”,都是中国美学存在的问题。后者对美学的影响更具有方向性、根本性。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但不能由此全盘否定认识论的作用。抛弃寻找本体性“美”的思维方式,研究审美现象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规律,是中国美学的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