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彰显着愈来愈强的可行性。不论是从广义的对翻译活动的认识、阐释与批评,还是到具体的对翻译文本互文指涉的探求,互文性理论之于翻译研究都有着启迪性的意义与作用。对此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重点探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译者作为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篇翻译的互文性研究方法是语篇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对于解决翻译领域里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通过对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等各种互文性理论系统化的梳理,起到了整合的学术效果。通过对语篇翻译中的互文性阅读、互文性接受能力、互文性语境的讨论论证了互文性理论是语篇翻译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探讨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互文性理论与翻译之间的关联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即译者对原文中互文性现象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译文对原文的正确表达;二即翻译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互文活动,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冲击,是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7.
自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之后,互文性理论以其独特的文本交互关系引起了翻译研究者们的注意并将其引入翻译理论研究中,赋予翻译研究全新的视角。文章也从互文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新闻翻译中的文本互文性及其转化,分析互文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指文本之间的关系。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理论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跨语言环境下互文符号的处理这一角度,对英汉网络新词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帮助外语学习者掌握网络新词汇,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理解偏差或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互文性提出以来,其不断在文学、语言学尤其是翻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商业广告的创作和翻译过程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研究途径,充分实现其特殊的商业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探讨互文性在广告创作和广告翻译中的运作机制和应用价值,提出互文性对广告创意与翻译方面的重要启示。运用了互文性的翻译广告应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心理,这样既传达产品的信息,又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互文性提出以来,其不断在文学、语言学尤其是翻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商业广告的创作和翻译过程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研究途径,充分实现其特殊的商业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探讨互文性在广告创作和广告翻译中的运作机制和应用价值,提出互文性对广告创意与翻译方面的重要启示.运用了互文性的翻译广告应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心理,这样既传达产品的信息,又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本互文性的分析可加深我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想象与联想的方式对文本重构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语类互文性、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功能互文性的研究也为翻译的文本重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理论虽缘于文学评论,但其与翻译联系密切。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受戒》英译文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可知:原文本的互文性不仅给文本的理解和翻译增加了困难,同时也给翻译提供了便利,使译者能更深刻地体悟原文本的寓意和深刻内涵。另外,翻译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目的语文化和文学作品提供的互文空间,也同样有助于提升译作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文本理论充满了矛盾的概念.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文学翻译,其意义将远远超过它目前表现出来的状况.本文检查了互文性概念的生成背景、界定和影响,希望利用其合理部分为文学翻译服务.本文认为,互文性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志影响文学翻译.译文中的互文指涉越多,越能和源文达到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是文学翻译的理想境界.通过对互文理论的研究和开发,这种境界是可以达到的.本文以此为坐标,通过翻译批评讨论了互文标志和互文指涉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的出现,对文学翻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蒋天佐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家,通过他的译作《荒野的呼唤》的翻译实践及其相关言说可以看出,译作与原作之间是有互文性的;译作与原作的文本群之间也是有互文性的;再与胡春兰的译本对话,还可以看出,译作与译作之间既有互文性,又有互异性;而互异性也是互文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对广告文本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译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行的两种互文翻译策略,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一是采用蒙太奇式的组合;二是迎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反之亦然。本文从中西理论文本比较的角度 ,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并以此为批评标准 ,讨论《水浒传》翻译中的一些现象。本文认为 ,文学翻译中原本与译本的交流涉及互文性和互文两个概念 ,分别属于文化和言语层面 ,通过互文指涉和互文标记达到译本与原本两者之间的和谐。译本中的互文指涉越多 ,越能和原本之间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