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机制,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村各种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基层党组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并发挥其带动作用,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增强执政意识,切实提高以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各项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今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背景,首先现实地阐释了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不仅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的“双基”工程,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更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时代任务。然后,围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观念、加强乡镇公共组织建设、村级组织建设以及相应的执政能力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体制联动整合建设等内容,对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稳定,从理论与实证结合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它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全党的事业,更是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的事业.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论党在基层有效执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有效执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而社会转型过程中党在基层执政转型的滞后造成了党在基层执政的缺失,影响了党在基层的有效执政。基于这样一种逻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执政党针对党在基层执政存在的缺失及其原因,实现党的基层执政转型,通过有效执政促进社会的有效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山区农村作为中国农村的主要部分,其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对中国整个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支昔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山区农村所遇到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并探求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包括决策能力建设、发展能力建设、控制能力建设及其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结合灵丘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机制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健全密切农村干群关系机制,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路径有: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努力实现农民民主政治权利;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成渝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其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只有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农民民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才能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是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存在,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生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整个文化生态系统,在理想图景、基本原则、路径选择、政策保障等方面谋划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整体战略,并在重构中优化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使各种文化和谐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2.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就是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平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能为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基础性保障。中国城乡分割二元体制以及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关乎民生等基础公共性领域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与政府回应机制,以及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与发展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如何利用资源分配的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布局,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新农村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这里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因地制宜。总之,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区域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例举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助力的农业产业带建设,来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是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新阶段新农民培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对农民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要培育农民,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以此为思路,对新农村、新农民、农村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的状况和效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经费短缺、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农村成人教育内容单一等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从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功能、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体制、确保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优化农村成人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快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本文结合绩溪县的村庄规划实践,探讨了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庄合理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