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为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5所学校50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子女与非流动子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多数维度呈现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因此,要格外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家庭环境以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城市和城市郊区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会对大学生的自尊产生影响,但父母的职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尊得分;家庭环境量表中,情感表达、成功性两项得分和自尊得分呈正相关,矛盾性、控制性两项得分和自尊得分负呈相关。结论:家庭住址、父母的身份以及家庭环境氛围和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在京流动人口15周岁以下子女流动/留守行为,从父母和子女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年龄越小越有可能跟随父母外出流动,而性别、孩次影响不显著;照顾人为祖辈的子女不倾向于外出流动;父亲或母亲为主要照顾人之间没有差别;父母在外流动年数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显著影响子女是否外出流动。  相似文献   

4.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学习适应性测验方法对厦门市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五所公立中学的56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在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流动人口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有不良影响,而要改善他们的学习适应性,不能只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层面的指导,还需要注重对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独立性、文化性和组织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二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49名高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二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7%,学习焦虑是困扰高二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2)自尊不存在性别、专业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交互作用;总社会支持及各个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利用度存在性别差异,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间存在差异;总MHT及各个因子在家庭经济状况间不存在差异,对人焦虑因子存在性别差异,自责倾向因子存在专业差异,性别与专业在过敏倾向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性别与家庭经济状况在恐怖倾向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3)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4)自尊、社会支持与总MHT及各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两县4所农村中小学校670名留守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可能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情感表达、冲突性、独立性和控制性是留守初中生消极应对方式的重要预测变量,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独立性也是留守初中生积极应对方式的重要预测变量;(2)社会支持对于家庭环境与消极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显著缓解家庭冲突性和控制性的不利影响;(3)社会支持对于家庭环境与积极应对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显著增强家庭情感表达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相似文献   

9.
父母服刑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自我评价偏低、情绪情感消极、人际交往不良、问题行为倾向等。社会、家庭和个体自身三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服刊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在重庆市选取4.6年级小学生共829名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0.9%,至少有一项心理焦虑倾向的学生占52.5%;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其次是身体症状、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只有极少数学生有孤独倾向;学校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较明显;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优生;孤独倾向、学习焦虑与自责倾向对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影响.教育措施上,要考虑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90后初中学生家庭具有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多数家长具有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但调查同时发现少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内容存在重智轻德、重科学轻人文,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南京市4所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本地学生为对照组,对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较差,74.6%租房居住,家长能提供的学习帮助和情感交流较少;流动儿童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比例及上学路途花费时间均显著高于本地学生;流动儿童对班级学习氛围和教师教学管理的评价较高,但自我学习成绩评价和未来学习预期较低。据此,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整群抽取某大学近四年来大一新生12448名,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和自编家庭经济收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大学新生在有恒性、世故性、实验性、怯懦与果断、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单亲大学新生群体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和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社会性性格发展不良。与贫困和中等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相比,富裕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表现出低有恒性、低适应、低专业成就动机、低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和高忧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6所不同类型高等学校2013年招收的1000名大一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选择受家庭资本的影响,并且家庭资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公平性,高资本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在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优势,更多地就读于经济管理学科、工科等就业率和收入都较高的专业;低家庭资本的学生更多地就读于医科、文科、理科等目前就业较困难或收入较低的专业。因此,消除家庭资本对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上的不公平性,要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减少低经济资本家庭学生负担;加强信息援助,保障低文化资本家庭学生专业知情权;营造公平环境,消除高家庭社会资本在专业选择上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读写萌发是幼儿早期阅读和书写自然发展的历程,幼儿的读写萌发始于家庭,家庭语言环境的营造直接影响日后幼儿对语言的认知和发展。文章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作品分析法对幼儿读写萌发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幼儿阅读萌发形式多样,为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使用中文的幼儿在书写形式和原则上与使用英文的幼儿相比有所差异;幼儿阅读和书写萌发是平行发展且相互关联的。这些研究将为鼓励和促进幼儿读写能力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许多华人移民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品行要求很严,期望他们日后事业有成,帮助家庭发财致富,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然而,在华人移民家庭中维护中华传统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执行此类家教并非易事。原因是父母为外来移民,而子女则在美国本土生长,两代人同化的取向和速度都不同。家中不仅充满任何家庭中常见的父子两代的代际冲突,也充满移民家庭特有的跨文化冲突。本文研究了美国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问题,着重探讨矛盾重重的华人移民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何处理复杂的、不断变动的家庭关系以及移民父母如何选择轻重缓急的策略,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测试法对1309名高校新生学生进行测试,对原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性别、年龄、家庭子女排序、经济状态、留守经历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成年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未成年组;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多子女家庭,无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有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优于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鉴于此,高校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积极心理取向和侧重预防的综合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使用教育部直属A大学的新生基线调查数据,以1 107名大一新生为被试,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重点考察学生高中阶段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于男生;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2)父母参与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父母参与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独生状况调节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自我效能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父母参与对自我效能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