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雷同且规定较为模糊缺乏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不配套等问题,使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需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内核,明确财经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实际改革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必须依赖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及执行机构,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 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落实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了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深远影响,立足“互联网+”背景深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课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以创新文化培育为基础构建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筑新型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确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于创业活动过程配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建立开放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构建真正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艺术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学校需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调整管理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步,与专业教育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加强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和生态系统建设,才能破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就业创业教育已成为普通高校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不少学校创办创业学院,成为不少高校孵化人才的创新驱动.亚洲潜水学院是目前全球唯一以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为特色的潜水学院,论文以就业创业岗位群为导向研究本科潜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潜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研究,以创新为驱动,探索适合本科潜水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满足于当前社会对高层次潜水人才的岗位群需求,实现本科潜水人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适应"双创时代"人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取向.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嵌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打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要积极剖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缺陷,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平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打造多方协同人才培养系统;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经管类专业而言,由于专业特点和社会期望的双重作用,在推进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后,可以确立"多课程驱动、多环节互动、多模式联动"的基本思路,并可从建立创业教育课程群、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适时转换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从就业的视角来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科高校必须在坚持"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品牌"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设计,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同时,建立以专业为支点的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徐敏 《成才与就业》2023,(S1):89-93
在积极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并深化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当前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独立设置,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存在不紧密、不衔接的现象,双创教育流于形式。本文以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彩绘双创课程”为例,介绍基于专创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与“专创一体”的双创课程改革模式,展示并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成果及符合汽车转型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进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融合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体现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地方高校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学校实际,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搭建多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第一、第二课堂以及实践、实训平台的互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前提,以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需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做出努力,力争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文章重点从建立多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搭建校内创新创业研究平台、建设校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文章重点从建立多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搭建校内创新创业研究平台、建设校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推进创业教育、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递进的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落实不同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载体、推进不同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适时转换,探索不同阶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探讨了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公益创业教育、创客教育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契合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现实困境与挑战,具体表现在理念、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应以培养体系为核心,以配套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体系为辅助,构建由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以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持续性、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