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368种兽用法定中药的Cu、Fe、Mn、Zn、Ca、Mg、P、K、Na、Li、Se等11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被测中药元素的平均含量为K9965.99、Ca6816.15、Na2826.62、P12347.0、Fe880.61、Zn455.85、Mg163.48、Cu129.85、Mn123.83、Li58.91、Se0.1281ppm。本研究填补了我国法走兽用中药尚无元素含量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2.
在宿州市钓鱼台水库沉积物剖面,按照4cm的间隙自上而下连续采样,共采集18个土壤样品,用XRF测定了样品中16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对表层土壤多种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各元素含量组成变化较大,且剖面方向上,呈现3种不同的分布形态:上高下低型、上低下高型、中间低上下高型,分别显示了成岩作用阶段3种完全不同的沉积作用。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Th、Cr/Th、Co/Rb、V/Cr、Zr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相对稳定,从而可以作为探讨该区元素地球化学演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被测的368味中药中,各元素的最大值分别是胆矾(Cu)、鹤虱(Fe)、荷叶(Zn)、蜈蚣(Ca)、枳实(Mg)、龟板(P)、阿胶(K)、大青盐(Na)、一枝黄花(Li)、茵陈(Se),最小值分别是菟丝子(Cu)、红豆蔻(Fe)、玄明粉(Mn)、蟾酥(Zn)、玄参(Ca)、五加皮(Mg)、明矾等(P)、磁石、苏木(K)、枇杷叶、当归(Na)、赭石等(Li)、白附子等(Se)。2.2 中药各元素平均含量占11种被测元素均值总和的百分率分别是P36.56、K29.51、Ca20.18、Na8.37、Fe2.61、Zn1.35、Mg0.48、Cu0.38、Mn0.37、Li0.17、Se0.00038。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368味兽用中药的11种元素(Cu、Fe、Mn、Zn、Ca、Mg、P、K、Na、Li、Se)的含量,并分析了10经中药与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被测元素总量是肾经药>肝经药>大肠经药>胆经药>脾经药>胃经药>心经药>肺经药>小肠经药>膀胱经药,除肺与大肠经外,其余各经均表现脏高腑低之趋势。作者发现,各经药其元素谱征有较大差异,并推测中药的元素含量可能是归经属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枣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NO3-HClO4分解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枣中Cu、Zn、Se、Pb4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枣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Cu、Se、Zn、Pb的含量分别为3.77、8.91、29.97、1.55mg/kg,大枣所具有的众多保健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有关。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简单、精确,经标准加入回收实验,各元素回收率在94.00%~100.75%之间。  相似文献   

6.
对东帕米尔高原海拔3 000~4 100 m范围内的高寒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揭示其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土壤pH值及可溶盐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造成该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均值为20.943 g/kg,但不同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悬殊,标准差为8.370.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海拔3 600 m左右出现极小值.土壤有机质和可溶盐含量、土壤pH值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含盐量和pH值对有机质积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各州兽医和州兽医诊断室调查报告的分析,以了解美国家畜和野生动物硒缺乏及硒中毒的情况。结果表明,家畜的硒缺乏症遍及全美46个州,其中危害严重者为37个州。有10个州的野生动物存在硒缺乏。有15个州的报告指出过量补硒是导致硒中毒的原因。有4个州报告有水源所致的硒中毒发生。水中硒含量升高是由于农田灌溉或自然降雨使高硒土壤中的硒溶出所致。动物补硒可引起潜在性环境污染,因此,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在评估食  相似文献   

8.
巴西东北部属半干旱气候,通常1—5月是雨季,6—12月是旱季。在雨季,天然牧草丰富,质量优良,保证了家畜生产(Schacht等,1980)。但到了旱季,牧草量减少,营养严重缺乏,导致山羊体重减轻、死亡、繁殖性能下降和小山羊死亡率上升等(Pfister等,1983;Kawas等,1987a,b)。因此研究补充能量饲料水平对于改善巴西东北地区山羊繁殖性能、增重和健康状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算:元素钙含量,看清补钙关键值在选择钙剂时,钙盐含量不用重点关注,元素钙含量才是关键。常见的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及磷酸氢钙都是钙的化合物,俗称钙盐。人们服用任何一种,真正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牧草的适应性和生物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菊苣、鸭茅、苜蓿王、沙打旺这四种牧草都表现良好,适宜晋西北地区气候土壤;无芒雀麦和串地松香草适宜在肥沃土壤上生长,在当地气候土壤状况下表现不良。  相似文献   

11.
天然纤维蛋白吸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以动物用蛋白为原料制备吸水剂,研究了产物的性能,其最佳吸水率为150gH2O/g样,70g(0.9%NaCl)/g样.  相似文献   

12.
PEG对几种豆科牧草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0-4mol/LPEG处理,七种牧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增高、细胞透性增大。各种牧草的生理指标变化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恩施市几个主要产烟区的烟地土壤的调查分析和对烤烟盆栽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烟地土壤含硒量因土壤母质而异,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其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烤烟团棵期含硒量随土壤含硒量和土壤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际联系的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网络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通达指数、伸展指数、趋中指数等为衡量指标,以20个入网城市的最短路径矩阵为基础,对中原城市群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核心一外围”模式,通达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中心城市郑州周围,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外围地区,且趋中指数排序与通达指数排序相吻合。因此,中原城市群边缘地区城市的通达性需要提高,城市群南北部横向高速公路网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0年5月、7月、10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对影响土壤呼吸的净辐射、净光合速率、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明显呈单峰形特征,12∶00左右出现日土壤呼吸速率峰值,生长旺盛期7月土壤呼吸速率高于返青期5月和生长末期10月,净辐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有显著线性关系与指数关系(P<0.01),他们可能是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主要影响因子,而10cm土壤温度与10cm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土壤因子对少花龙葵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少花龙葵叶片的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生境中,少花龙葵上部叶与下部叶均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其中下部叶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均较强,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适中的生境中,少花龙葵上部叶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较低;少花龙葵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于上部叶;少花龙葵的光合能力上部叶较弱,下部叶较强。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少花龙葵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光合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洞庭湖区拥有极为优越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为促进湖区社会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宏观战略是:实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空间组织的优化调整,走湖区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西夏秃发令颁布的时间、执行的期限、流行的范围以及发式等问题进行了逐一探讨,认为元昊下秃发令的时间只能是其继位至景韦占元年十月之间,而且秃发现象遍及西夏全境。不过秃发令实行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可能在元昊死后不久,就不再为人们所遵从。至干发式则是模仿了契丹族的发式,并非是模仿或恢复鲜卑发式。  相似文献   

20.
囿于特定的时代眼光和批评视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赋予人类以动物般的特性,将人降至动物的水平,因此作品带有"动物化倾向"。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作品与动物结缘的原因:即基于作者生物学的实践和知识以及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作者认为,被某些批评家贬低为"动物化倾向"的文本实际上是还原了人类作为动物世界一部分的这一事实真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反拨了对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过分夸大。论文认为今天他的作品在全球仍持续受到关注,恰恰是因为他作品的这一"动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