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人类学的理论中,对于人类学特性的思考已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不少有关人类学的教材普遍讨论了人类学的普同性、整合性和文化相对性等特征.这是传统的、经典的论述,至今对人们把握和认识人类学理论的特性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从人类学的本质出发,人类学还具有洞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特征,可以将法人类学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主要研究他者的一般情况下相对不发达而且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的法,这种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西方法人类学在内容上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内容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成熟而成熟。在西方有关学者的论著中,原始法内涵的界定基本明确。法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有相对性,我国法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民族地方的法律多元现象,其核心为是少数民族习惯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铭铭先生的《人类学是什么》一书中讲述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两大方面即:人类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创造,而认定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核心。本文将从针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及我个人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继而阐述一些对"人类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见解和思索。  相似文献   

4.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也有益于研究具体族群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叙事作为二者并接策略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移植策略、再生产策略、建构时间秩序策略、视点转移策略、交流策略实现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正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关于什么是文学人类学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有着较大的分歧,笔者在各派理论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总结、概括了文学人类学的学科特征及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美的艺术"难以承受外部的解构和自身的消解,已摇摇欲坠,笈笈可危了.当此之时,只有看到艺术和人的内在联系,看到艺术的人类学本性,主张宽泛的艺术观艺术即人、艺术即劳动,从而实施艺术观念的人类学突围,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艺术观念的根本变化,必然导致艺术特征的全新解读.文章以艺术人类学本性为指导,从两方面归纳了艺术的特征,即表现性特征形象性、创造性;功能性特征情感性、直观性、超越性.  相似文献   

7.
从学术起源、互为学科性以及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分析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社会学作为姊妹学科的学科关系史;人类学与民族学和社会学在中国化过程中互为学科性特征;以及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学科的发展现实。认为中国人类学建立一级学科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相似文献   

8.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人类体质特征与类型为研究对象,而以阐明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人种分类与形成以及现代人各种体质类型在个体和年龄上的变异为其主要任务;所以,概括地说,体质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与类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张良丛 《东方论坛》2010,(4):104-109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并且,与民族美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审美人类学坚持了地方性的、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立场,体现了面对后殖民语境的多元文化、弱势话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是什么?它的历史决定了它的认识特征。人类学的历史,正式肇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时,社会科学以欧洲为中心出现了一个学科初创的时代,人类学在欧洲主要大学的社会科学布局中占据了显要地位。19世纪中后期,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分工明晰: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国家的内部事务,人类学充任研究欧洲海外殖民地状况的使命。作为19世纪社会科学之一门,无论是其学科建制,还是其知识积累,人类学这棵知识之树,都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朝着越来越深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人类学在此过程中逐渐与技术交叉、融合,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学界就技术与教育人类学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和理论建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了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技术角色经历了从辅助到拓展、从隐匿到凸显的过程;研究对象技术化特征明显,从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到智慧教育,生发出了新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问题;而在理论构建上,应用了科技人类学理论,却缺乏针对技术时代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以人类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文化当作一个具体的人类创造实体系统.本文拟对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概念、文化特征和文化形态等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所谓人类群体,包括人种、种族、民族和各种人类的共同体。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一起,构成人类学的两个重要侧面。人类学的研究在世界上一些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始于四十多年前。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至今仍是我国科学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中的体质人类学,则更为薄弱。然而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关系重大,它必将成为我国当代蓬勃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中发挥它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异域文化向本土文化的回归——解释人类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特征。指出以异域文化奇观为研究旨趣的写作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价值,人类学必然寻求解释学的策略,以本土文化的重新阐释为其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从屏幕视角梳理影视人类学史,可以建构影视人类学1.0版、2.0版和3.0版的三分模型。最初的电子音像屏幕是电影院银幕,影视人类学作品是在那上面呈现的,这是学术史第一阶段,即影视人类学1.0版,始于20世纪50年代。学术史第二阶段,即影视人类学2.0版,始于70年代,从那时起,电视屏幕逐渐普及,并催生了专业影视人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立足现在以展望未来,学术史第三阶段即影视人类学3.0版的特征,应该是手机屏幕作为成果呈现载体。影视人类学2.0版和3.0版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电脑的DV阶段,从1995年持续至今。DV阶段可以视为阈限期,它既包含过去的因素,也包含未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正是人类学者将不同文化族群中的教育现象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之一,从此便获得了与家庭、种族、亲属制度、社会组织等领域一样的学术地位,并逐渐地产生了这门学科,同时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人类学属性和特征。本文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大的理论问题上:首先从欧美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与趋势中,提出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理论建构为什么都是围绕“现代性”而展开的。其次,教育人类学在现代性、反思现代性与全球性中是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并作出阐释的。  相似文献   

17.
论研讨式教学法在人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所进行的梳理,以及对人类学的知识特点及教学要求的分析,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法在人类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与现代人类学的知识特点高度契合,对于人类学知识的再生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的中国化不是一人一夕可以完成的,开放的学术合作是中国人类学知识共同体得以前行的现实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以徐杰舜教授为学术合作考察核心,分析其学术合作形式的类型、合作社会网络的空间和话语特征,探析出学术合作是人类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团队形成、话语交流、知识发现以及学科推动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共同体从人类学取向的情境认知观研究走进教育创新的领域,是理解知识的创造和共享的重要社会结构。综合运用社会性建构理论、科技媒介学习理论和文化习得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课程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从目标定位、知识领域设计、意义协商的田野调查等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路径,并提出具体的评估方式,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课程教学设计。由此出发,兼论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根本问题:一是家庭如何教养儿童;二是学校教育如何服务乡土中国建设;三是教育如何参与构建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儿童抚育、乡土中国、全球社会是费孝通思考教育问题的三重视野。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表征了20世纪中国“三级两跳”背景下的教育结构转型与文化特征。费孝通对家庭结构和儿童养育模式、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世代伦理、农村教育困局和发展路径、跨文化交流教育等问题的分析为当代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参照。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的突出特征在于始终从社会文化互动的整体视野审视教育问题,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关联,倾听并反映当地人的需求,遵循一种自下而上、内外互动的分析逻辑。这种人类学分析路径亦值得教育研究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