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金两朝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社会形态和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但对辽金国力的强盛和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金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条件和特点促成了契丹、女真人侵入中原地区的内在动力;中央集权统治强化了北方地区各民族整合,奠定了多民族政权的治理体系格局;经济结构转变使得北方地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经济上形成相依与互补的关系;军事征伐成为诸政权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了解和联系的催化剂;对儒家文化的倡导和学习加快了契丹、女真人的儒化进程,使各民族之间共同性增多,最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但是和其他一些断代史研究相比,如秦汉史、隋唐史、宋史等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就是一些研究人员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与研究方法的陈旧。因此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民族发展观、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一体多元"的理论观、坚持文化认同与民族血脉理论,并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才能提高辽金史研究的学术质量与水平,推动辽金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崭新的民族。古老的是文化或心理意识意义上的,指包括海外全体华人在内的人们共同体;崭新的是指当今中国人这个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以汉族为凝聚核心,联合其他各少数民族为一个整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既承认中华民族一体,也尊重各组成民族的多元与个性。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观念上直至抗战前主要指汉族,是反抗外来压迫才使之具有了今天的意涵。民族复兴是百多年来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中华民国无力实现,却开启了民族复兴的进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梦想才能逐步得以实现,也将最终会实现。  相似文献   

4.
韦玖灵的专著《儒学南传与壮族思想发展》最近出版。该书以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壮族思想发展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书中设专章介绍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体的多层次性,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是一个以汉族为核心层次的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汉族”的核心是“汉文  相似文献   

5.
李桂芝 ,女 ,汉族 ,1 941年 9月出生 ,辽宁省黑山县人 ,中共党员。 1 965年 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 ,中国元史研究会、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北方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百余万言。其专著《辽金简史》从中华民族多元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发 ,以深入浅出的文风 ,概述了辽金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民族关系等诸方面发展情况 ,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好评 ,获 1 997年度华东地区 (八省市 )优秀教育图…  相似文献   

6.
文章梳理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精英围绕何为中华民族、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的讨论,指出在中华民族所涵盖的范围以及在中华民族内部是否存在多个民族这两大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揭示了中国社会精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从最初的汉族逐步扩大到指涉全体中国人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建设问题上的不同路径取向,当国民党坚持一元一体中华民族观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建设导向。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精英关于中华民族建设问题的讨论帮助中国社会形成了中华民族是"自在的民族实体"以及全体中国人民最高认同的认识,也帮助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正确认知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俗中的畲、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服饰、饮食、地名、人名、婚姻、丧葬、信仰诸方面 (共十一个问题 ) ,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畲、瑶之风对客家民俗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此说明 :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 ,不仅汉族对少数民族发生过重要影响 ,同样少数民族对汉族也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突出例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研究要想在本世纪创出中国的特色、实现本土化的学术建构,显然不能固守西方的传统,但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中国美学研究更不能固守汉族美学的传统,而应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的视野,必须加紧研究少数民族的审美理论与实践,使汉族美学与少数民族美学相结合,使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多民族、多元审美文化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审美活动,对于建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学科,完善中国美学学科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辽夏金时期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完善及理论总结和升华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少数民族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汉族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逐步认同以及"中国观"扩大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10.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政府经营的官营借贷,早在《周礼·泉府》中就有文献记载。踵其后,两汉、隋唐、宋元各代政府都经营借贷,目前学术界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囿于种种原因,较之上述,反映辽、金官营借贷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就当前学术界对于辽金官营借贷关注还不够的几个问题,如它的类别、资本运营情况以及历史作用等方面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达瓦孜”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杂技始于战国时期,东汉时西域的绳伎已在皇宫中演出,隋唐以后高空走绳日趋成熟,宋代、辽金时代仍有发展。绳伎在清代由前代太常寺管理改为武备院管理,并由丝绳改为铜绳或麻绳。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吸融了中原绳伎的精华,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华民族艺园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断代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辽、金、元三代在对科举功能认同度、科举程序、所设科目与内容及登科人数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三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在"民族"这一维度上,三代科举制虽各具独特的民族色彩,但实际上更多地表现出某种共通性:辽代虽最终"面向汉藩",但主要"面向汉人"的政策显示出了契丹人自身尤其是其统治者长期不屑科举的一面;金、元两代直接凸显出了强烈的民族歧视。辽、金、元三代科举制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金、元三代诗歌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段落,也是为中国诗歌史带来活泼生机与特殊样态的独特存在。广义的辽金元诗歌,包括了诗、词、曲这几种不同的诗歌样式,它们并不是既成的东西,而是在生成和发展之中呈现出的状貌。以狭义的诗来看,辽金元诗歌是呈现了一个由生新走向成熟的过程,但它不同于以往的生新与成熟,它们裹挟进相当多的新质——文化的新质。文章还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辽金元诗歌研究的新意,指出辽、金、元三代诗歌的发展都是文化交融与互动所的结果。具体可概括为:辽诗展现的是面目生新的样态;金诗在流变中发展;元诗文化汇流中完善。作为诗的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的散曲和词,在金、元时期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词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足以使元代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当代中国各民族关系现状和大局来探讨或建构中国各民族相处和联系的历史过程,为如何理解现实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关系和互动提供了一个极富创见的结构图.但在具体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时,应从汉文明的扩展和传播及少数民族对汉文明的认同、仰慕的角度来理解;对费先生"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观点的解读,则应有一个层次性和时间差方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认识金朝政治的特殊性,以由辽仕金的韩企先为研究对象.研究他在金初政坛被信任、重用.为相几二十年的政治作为与历史背景。把他在政坛上的成功概言为“隐者政治”。他的隐者政治是金初贵族政治与皇权政治夹缝中的产物,属于个人,也属于金朝社会,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