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缪钺对王国维词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钺先生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词学家。他的主要成果,不在词籍的整理与词人年谱的编撰,而在词论的探索、词史的总结与词人词作的分析评价。他一方面继承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一方面又吸收了常州派词学的某些合理成分,从而弥补了王国维词学思想的不足或缺失,丰富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他通过对词的文体特征的准确描述,对“无我之境”的合理解释,对南宋词的公正评价,对“寄托说”的深入探讨等等,解决了20世纪词学史上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成为继王国维之后最有深度的词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分五章:一、前言;二、王国维境界说的三层义界;三、王词意境之特色与形成其意境的一些重要因素;四、王国维词赏析;五、馀论。以下分章论述之。 一、前言 早在50年代,当我在台湾大学教书时,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的文稿。那时我就有心想写一册评注王国维词的小书。我之兴起此念,盖由于当日我既在生活方面经历了一番艰苦和不幸的遭遇,因此在阅读方面遂特别耽溺于一些带有悲观色彩的著  相似文献   

3.
三、以“境界”说为核心的《人间词话》一九○八年三月,王国维在海宁娶同乡潘祖彝之女为继室,携眷抵京并继续到学部供职。一九○九年十月,学部设编定名词馆,派严复为总纂,命王国维为名词馆协修。王国维在学部工作直到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发生为止。王国维在一九○八至一九一一年期间,学术思想又经历了一个变化。那就是从怀疑到彻底放弃西方哲学而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从词的创作而进一步研究词学理论和“因填词的成功而有志于戏曲”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见诸词学方面的有《唐五代二十一家词》、  相似文献   

4.
三、以“境界”说为核心的《人间词话》一九○八年三月,王国维在海宁娶同乡潘祖彝之女为继室,携眷抵京并继续到学部供职。一九○九年十月,学部设编定名词馆,派严复为总纂,命王国维为名词馆协修。王国维在学部工作直到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发生为止。王国维在一九○八至一九一一年期间,学术思想又经历了一个变化。那就是从怀疑到彻底放弃西方哲学而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从词的创作而进一步研究词学理论和“因填词的成功而有志于戏曲”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见诸词学方面的有《唐五代二十一家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女性文学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一些专门论著相继问世。在女性词的研究方面,点的研究早已展开,对李清照、朱淑真的研究即是显例。然而,面的研究似刚开始,“隐性”的女性词史湮没于词史主流之中而不闻,一些在女性词史上成就卓著的大家甚至不为人知,这种状况阻碍了女性词研究的进程。在此学术背景下,邓红梅女士的《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词史》)横空而出,为女性词研究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李煜是五代杰出的词人,他词作极富,现仅存词四十余首。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 对于李煜的词,许多人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词“神秀”,并且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篇,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高度地评价了李煜后期词。王国维以后,人们对李煜词多有评议,对李煜后期词的评价多采用王国维的说法,而对李煜前期词则贬非者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不仅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观念,更洋溢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这使其《人间词话》在成为20世纪文论经典的同时,也一直经受着不少非议与批评。王国维的词学与创作之间相当一致,只是主张以“自然神妙”的艺术形态来创作“学人之词”,并要求以人生的普泛性哲思来代替“学”之内涵而已。质疑《人间词话》经典地位的声音渊源甚早,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王国维对传统范畴的创造性理论激活与现代性体系建构。王国维的词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词学建构的经典意义和卓越地位。20世纪词学体制确实存在着内外之分,但在王国维之时,这种内外相对的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实际上王国维兼有体制内与外的双重身份。王国维在文学思想上对胡适多有启迪,但他只可能是相关理论的奠基者,而胡适才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合适人选。只有厘清并合理地解决以上五大关系问题,才能更精准地契入对王国维词学的本体研究,并科学评判相关学术史的发展轨迹,从而推动王国维词学研究整体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面对清代词坛各派林立、词选本词论集精彩纷呈的局面,饶宗颐独具慧眼,将常州词派张氏兄弟的《词选》定为清词学论著的开篇首选,饶先生并从《词选》词史地位、论词观点及方法、编撰时地、继承者与反对者、所出现的错误等方面对张惠言的《词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评述。在词话方面,饶宗颐则选择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境界出处、尼采"血书"、"隔"与"不隔"、"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方面对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评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境"一说。饶宗颐选择的这两个评议对象看似没有必然关联,实则代表着中国传统诗学观和西方近代美学观这两种不同的论词维度,这对把握饶氏的治词方法与词论主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且自南宋至近代,对周邦彦的评价褒贬不一。杜甫、周邦彦二人虽然在体裁方面分别为诗和词,但是具有其相似的风格特征,在用字上;二人都喜欢炼字炼句。同时周邦彦还喜欢化用唐人的诗句入词。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20世纪词学体制的讨论中,王国维常被视为体制外的孤独行者.但实际上,王国维的词学渊源有自,且颇多周边友人的交流切磋之功,其中罗振常、樊炳清二人作用最为明显.罗振常对《人间词乙稿序》的四则批注,比较细致地揭示了王国维词学观念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意境说的形成及具体词人的取舍上,王国维实际上是在与周边友人的交流之中逐渐定型的.《人间词甲稿序》与《人间词乙稿序》虽由王国维代笔,但也客观上记录了王国维与樊炳清两人近十年间词学观念上的往返商榷之迹.追溯王国维词学的生成形态,罗振常与樊炳清都是不可忽略的人物.王国维的词学在一定程度上带着早年周边友人群体的色彩,只是相形之下,王国维的词学更具体系和思想深度而已.  相似文献   

11.
叶嘉莹先生在词学探究中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承继王国维、顾随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她以自身心灵感发、生命体悟为基础,在中西文论互鉴中,对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和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提出“兴发感动”说,将词划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对小词富有丰富潜能的原因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并将其美感特质归纳为“弱德之美”。叶先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对中国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与后来的文学史以建构科学客观的知识学为目的不同,钱基博以传统子、史精神“撰著”《现代中国文学史》,将王阁运、章太炎、康有为、陈三立、严复、王国维、梁启超、胡适等并置一起,讨论他们如何以各自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共同参与和见证“现代”这一“事件”。梁启超、胡适倡导“革命”,追求文学日新叉新的“现代”;章太炎则代表着第二种“现代”人物类型,身预追新求变的“现代”潮流,却自始即长虑却顾,意识到必将随新变而来的种种流弊;《现代中国文学史》着墨最多也是人数最多的是第三类人物,康有为、陈三立、严复、王国维、章士钊等人包括著者钱基博自己,他们始则舍旧谋新惟恐不力,晚则痛加追悔。一部《现代中国文学史》堪称三类“现代”文人之“忏悔录”。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谱系的角度看,现代词学的确存在着南北两派,北派以王国维、胡适为思想旗帜,南派以朱祖谋、况周颐为实际领袖,他们在学术理念、治学路径、师承关系等方面各具特色。然而,无论有怎么样的差别,他们都能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确保学术统系得以传承,学术思想得以发扬,并成为现代词学发展进程中两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从王国维开始,李煜词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以"境界"说为理论核心,王国维对李煜词的研究达到了更新的理论高度和更高的审美层次。20世纪初叶至新中国建国前,是现代李煜词研究的奠基时期,尤其是对于李煜生平事迹的考证、词集的整理笺校、作品的分析探讨以及成就地位的评价,都有着一些开拓性的成果。1956年,关于李煜词的大讨论,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李煜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煜词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研究视角更为开阔,李煜词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的诗词不仅独具风格,而且其身当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所承载的内心世界和试图担荷的历史责任交叉甚至矛盾地共存着。王国维《静庵藏书目》记有六本《龚定庵全集》,其对龚自珍文学、学术思想的涵泳应是情理中事。以龚自珍对王国维的影响为基本线索,从两者共同大量使用"人间"一词,揭示了王国维可能的语源所在及其两者的思想差异;龚自珍的尊情与王国维境界说所强调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自然表达之间,有着明显的理论呼应;龚自珍对"完"的解读其实正是王国维解读屈原作品的基本准则;在王国维接受龚自珍的若干思想中,曾校辑《定庵文集》、编撰《定庵先生年谱》的吴昌绶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从王国维身上,可以大致窥见龚自珍对于20世纪诗词创作和诗学思想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是王国维"忧生诗学"的核心内容,王国维以"境界"为基点,对其建立在"忧生"与"解脱"基础上的"忧生诗学"之理论内涵、结构肌理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察析。境界有文学作品之境界、创作主体之境界及读者之境界三层含义,其中遥寄了王国维通过提升主体之境界而提升读者之境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用功甚深,其《人间词话》的许多词学观念是以唐五代词的批评与鉴赏为基础而形成的。他整理唐五代词存在疏失之处,但确定词人的范围则是严格的;他对唐五代词人的批评表现出错误的艺术见解和审美的偏见;他晚年对敦煌曲子词的认识表现了精辟的学术创见。这是我们回顾近百年词学的成就时不应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制定约法的主张与汪精卫关于建设民主政治的口号不谋而合。1930年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让胡适看到了在中国实践"宪政"的希望。为促进中国民主主义的实现,他参与南北之间的政治博弈。胡适的目的是站在党外的政治立场上,促成"一个政府"的实现,不希望中国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积极促成约法起草,给蒋介石集团造成舆论压力,尽快实现民主政治。虽然最终没有取得积极成果,但胡适借助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机会,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