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民族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寻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典籍英译研究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篇层面上的归化和文化层面上的异化的动态协调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体现我国民族典籍英译的本质特征。从全面介绍民族文化这一角度出发,译者还可从受众的多层次性、文本的复译性、传播途径、媒介的多元性以及传播区域的逐递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针政策的提出,我国的典籍翻译事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典籍翻译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局面。翻译著作,尤其是典籍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正确传播中国文化思想内涵,影响到以文学著作为媒介的中外思想交流。因此,翻译批评必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衡量翻译批评活动以及翻译理论的一个尺度,翻译批评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文章从王维诗的两个英译本出发,探讨典籍英译的翻译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3.
典籍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文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典籍英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和分析了汪榕培先生的典籍英译思想,指出其要点是:中国译者全面地译出典籍义不容辞;典籍英译与研究要结合并进;典籍英译总体标准是"传神达意";典籍英译中"比读是复译的基础,复译是比读的升华"。这是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代表当代典籍英译与研究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输出重要性逐渐彰显的大环境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典籍英译的翻译方法,走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强调译本的整体传播效果。回顾了翻译学回归伦理探讨的历史,针对译本体例编排和异质转化两个方面,从翻译伦理角度评析近十年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突出翻译伦理在典籍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丰厚翻译”法对今后典籍英译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大量使用的成语使其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传达出成语的意义,满足理解文章的需求,又向译文读者展现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成为典籍英译的难题。在分析《红楼梦》中四字成语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比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成语的英译,探讨两家在成语英译策略上的倾向及译文中的文化流失现象,以期对典籍英译中成语的翻译策略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探讨典籍英译中汉文化的缺失层面及相应的翻译对策。从文化缺失的五个层面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了译者应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在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大胆地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注释在典籍英译中的作用——兼评理雅各《尚书》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有别于一般文本,典籍英译离不开两种注释:典籍旧注和译文加注。时代隔阂导致典籍难读,旧注沟通古今,是译者解读原著之重要门径。典籍英译,旨在实现跨文化交流,仅靠译文,潜在"语义真空"难以有效填补,丰富文化信息难以充分传递,多层文义内涵难以全面展示;适当加注,则利于实现"文化传真"。《尚书》素称"佶屈聱牙",在学术史上最为复杂,理雅各融合众多旧注成果,采用深度翻译策略,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传真",堪称典籍译作之经典。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籍英译应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还是“异化”翻译策略,我们应该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此问题.《聊斋志异》英译历史告诉我们: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使用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变动;典籍英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处于一种静态的对立关系,而是保持着动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阎宗临史学文集》及其他著作的简单评介。论述从三个方面展开,即世界文化史、中西交通史以及笺注。贯穿在阎宗临史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文化史。它既表现为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介绍,也表现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热爱,更表现为对世界文化整体性的确信。阎宗临先生在文化史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值得今天的学术界注意。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文物大省,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因此被美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论文作者在田野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检索与网络信息查询等较为广泛的调查基础上,完成了调查报告,对山西省文化遗产特别是对美术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调查报告的完成,有助于今后的美术教育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三国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资源禀赋类型和功能区分而言,湖北三国文化大体上具有名人文化资源、军事文化资源、遗址文化资源、学术文化资源、文物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六大构成维度。三国文化资源最为雄厚的湖北,在如何挖掘、整合、提升和开发湖北三国文化资源这一问题上,除了坚持实施整合保护战略、市场开发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品牌特色战略和人才聚集战略等五个重要战略之外,尤其需要推进三国文化资源与湖北优势文化产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是近年来颇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各种力量斗争、发言的文化空间。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延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作为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广义的文学文本,《百家讲坛》栏目充分反射出当代中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与融合、普通百姓对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释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厘清网络文化的内涵是对网络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从技术的角度历史地考察网络文化的肇始,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网络文化概念的形成,是明确网络文化所在和所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网络文化不同界定的分析,发现其分歧的根本所在,从而将认识引向深入。由此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6.
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接触与互动手段。文化翻译则是异域文化接触与互动的媒介,其结果传达了并域文化身份,实现对了异域文化身份的塑造。文章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文化翻译对文化的影响及其塑造异域文化身份的原因。文化身份的开放性要求译者顺应全球化语境发展的需要,摒弃强势文化中心论,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化异质,真实再现原作所要表达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交融。文章探讨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对文化语境的有效处理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以文化语境为视角开展翻译研究,有利于促进翻译理论及实践发展。以中国知网(CNKI)2003—2012年收录的关于翻译文化语境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两方面回顾近十年国内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的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促进翻译文化语境理论研究,继而带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因为文化因素被纳入翻译的视野 ,直译意译之争被归化异化之争所取代。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意识的提高 ,跨文化翻译的观念逐渐为人所接受 ,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译法必将让位于异化译法。  相似文献   

20.
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统一定义为文化信息,并进一步区分为显文化信息和隐文化信息,进而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更深层次也更容易造成翻译失误的隐文化信息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了对隐文化信息进行保留、明晰化、及语用转换等三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